美文网首页
给自己的一封信(善思父母课小结)

给自己的一封信(善思父母课小结)

作者: 阿伟的可能性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2:38 被阅读0次

    亲爱的李伟:
    还记得吗?第一堂课上,张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要选择参加这个课程?
    我的回答是:我想先改变自己,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知道如何选择和判断,再与孩子共同成长。
    更为具体的目标是:因为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是什么,觉得自己好像有潜能没有发掘出来,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想通过系统思维和国际思维这两个模块,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同时所有自己感受和学习的都可以分享给孩子,相互影响。

    现在回头看一下,我为什么说: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呢?觉得自己有潜能没有发掘出来呢?以前我们总是被教育要看很多人物传记,伟人是怎么成长的,改变世界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等等,可是越看越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对比之下,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灰暗的,没有意义的。从而一直特别困惑:就是我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这样渺小个体的存在有价值吗?虽然也成家、立业、养育子女,但如果一直是肤浅地活着,好像辜负了生命这样一个美好而重大的词汇。

    但随着课程的推进,我发现:甚至是一支小小的笔也可以连接全世界,万物都有关联,而在各个系统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人。

    我的思考和行动,不仅会影响孩子和家里人,还会影响同事、朋友和我们生活工作的圈子、相关系统等等非常广阔的领域以及相关的人,这时候的我,突然明白了:其实我正在对一个重要又本质的问题寻找答案: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力,不必好高骛远,先从做好自己开始。

    这个问题想清楚后:
    首先:对于养育孩子,我不再那么焦虑、患得患失了。

    以前的感觉是:一会儿觉得自己特别重要,会决定和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会又觉得自己真是无能为力、渺小如草芥,什么都改变不了,怀疑人生根本没有价值。

    现在心里踏实多了,专注自己能做的小小的事情,那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从高质量陪伴开始,从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开始,一点点发现和改变。我们的亲子关系有了特别大的改善。

    其次:对于自己的人生,心态也越来越轻松了。

    以前生怕赶不上潮流,被时代大潮抛下,不停地报名各种知识付费进行学习,又是英语、又是写作,还有心理学、理财课什么的,搞的自己疲累不堪,一地鸡毛。(当然也要感谢这种混乱模式下的广泛撒网,2018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张旎老师团队和善思父母的战友们!)

    现在知道了完全没必要随波逐流,开始理性的看待从前的自己,并试着解答:为什么之前我会那么想,那样做。现在我会更深刻地想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需求,一次做好一件事,慢慢来,比较快。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说,但我知道,虽然课程结束了,但这真的是一个开始:认知一旦升级,你就再也回不去了。我有了信心去面对未来,期待着更加深刻和丰富的人生图景。

    最后我还想讲一个小故事(摘自《看理想》公众号):

    BBC有个叫做《up》的纪录片,被译作《人生七年》。最初导演是想对英国的阶层固化问题,提出疑问或讽刺。随着一个又一个七年过去了,2012年,14个孩子在他们56岁的时候,几乎都维持着他们的阶层。大多数人没能反抗命运,跳出自己的固有阶层。

    表面上导演完成了他的影片意图,但他发现纪录片无意中触及了另外一个主题——人生。

    导演艾普特说:自己的“阶层高低决定成功”的固有想法对自己的视野产生了很多局限,他在后来的拍摄中感慨道:“我认为他们会对自己的老去感到担忧和焦虑,整日为低迷的经济形势发愁,时常回忆自己的青春时光,并对自己年轻时做过的错误决定感到后悔……,但时让我惊讶的是,受访者们大多数都在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者其他领域找到了让自己真正感到舒适和开心的事情”。

    那些被主流思想认为没有事业心、没有跨越自己阶层的“失败者”们,他们也从家庭或者其他领域获得了爱和动力,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依然乐观且满足,并认为之后的生活还有无限可能。

    读到这里,我很受触动,也非常希望自己、孩子和家人都能在生命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和动力,而不是那些被打了标签的成功、名誉等等。

    而从课程开始的那一天起,我们已经在路上了,而且会一直在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自己的一封信(善思父母课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ka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