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在2014年的时候,就听羽毛球友谈论过,当时并没有很在意这本书,后来18年的春天,在樊登读书会APP听过这本书,有些许记忆。
今天又重新温习了一遍,这本《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的鼻祖。
正如书名所说:“思考,快与慢”,卡尼曼一上来就在书中把我们的认知系统划分为两个部分: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
“系统1”反应快速、依赖直觉,几乎不需要我们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而“系统2”则懒惰,工作起来就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它也理性、精确。我们每天都在两个系统间切换。
例如:当你看到一张照片,这上面的男生,浓眉大眼,厚厚的嘴唇,身高175,这是你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属于系统1,在发挥作用。
但是如果,要算一道数学题,52×48=多少?除开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士,能算出,这个就要启动你的系统2来精确计算,这就是你的系统2在发挥作用。
系统1主要靠直觉,进行无意识的思考。系统2是主动控制,有意识的进行思考,在人类决策行为中,系统2却常常偷懒,很多时候都由系统1占据主导。
在一个著名的实验中,科学家让我们观察一个打篮球的视频。其中,穿不同队服的人们不停地传球;我们需要数出一种颜色队服的人共传球几次。结果,视频中出现了一个穿大猩猩服装的演员,大部分人都会对他视而不见。计算传球占用了我们的系统2,发现大猩猩这样的任务就无法完成。
说到这里,你应该对系统1和系统2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那么如何让系统2不偷懒来弥补系统1所带来的缺陷呢?
卡尼曼,教了我们一招,叫“事前验尸”。这名字听着有些恐怖,但其实,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激活系统2、启动慢思考的决策方法。
也就是让我们在对一件事情做决策时,先假设这件事情,将来会失败,然后,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下导致这件事可能失败的原因,同时按照重要性和概率进行排序。
这样可以未雨绸缪,预防这些因素,提高成功的效率。
卡尼曼还有一招,叫做饮水机闲谈。就是让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到比较轻松的环境,比如办公室的饮水机旁,听听大家的闲谈和批评。去面对这些批评虽然不容易,但是比起自己鼓起勇气自我批评,还是容易的多。
无论是听别人的闲言碎语,还是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目的都是一样,让思考慢下来,让系统2转起来,尽量避免系统1的直觉判断和快思考,可能给你带来偏见和失误。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说的,我们谈了人类思考的两种模式;
快思考和慢思考,快思考是依靠直觉做判断,无意识运行。
慢思考运行需要主动控制保持专注,产生慢思考,没一个人的思考都是系统1系统2的混合,相互合作,通过练习,系统2可能想系统1转换。
希望你听完之后,能有所收获,今天的叨叨叨就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