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我们格外好奇自己究竟是什么性格,并且常常去外界寻找答案。在网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性格分析,测定的标准可以是星座、喜欢的月份、穿衣的风格,甚至可以是平常使用的小小头像。
你的头像代表什么性格呢?那些文章常常以这样的标题开头,紧接着在正文处列举出十几种头像类型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性格,然后你就去对号入座吧,直接有效简单粗暴,乍看起来还挺有道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有二十四个头像,我会不会变成比利?
我曾用过一个大星星的头像,那是皮克斯动画短片《月神》里的。祖孙三代去月亮上扫星星,有一颗大星星从天上落下来,立在环形山上。我觉得这一幕美极了,就截图下大星星作为头像。后来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人也用了大星星做头像,心里很惊奇,那种感觉就好像是特务接上了头,所以,我没怎么看内容,就在“大星星”发的帖子下面狠狠地点了三十二个赞。
头像是我们在互联世界里的外在形象,组成了外界对我们最直观的第一印象。我们本能地会更信任和喜欢那些我们熟悉的事物。比如,同样是用了伟大科学家的照片作了头像的人去回答问题,在答案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使用爱因斯坦头像的用户就会比使用特斯拉头像的用户得到更多的认可。相应地,如果你事前知道上文提到的“二十四个比利”是一个人格分裂的典型,你就会觉得那个反问更有说服力。我们潜意识里就带着对自己既得知识的偏好。
前段时间微信里流行一种“迫害强迫症”的头像,那些头像的右上角都有一个带数字的红色圆圈,好像微信的新消息提醒一样,使强迫症患者抓狂忍不住去点击。在此起彼伏的声讨声中,圆圈头像的主人依然怀着娱乐献身精神,为自己的强迫症朋友带去如虱在身的酣畅感受。细细一想,“圆圈头像”们也自有一种萌感,连使坏都这么手段简单目的明确,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心有小坏,人畜无害。
我曾在豆瓣使用过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在那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的发言比往常更加温柔平和,幽默感全失,以至于没有任何乐趣。后来我意识到,当我背负着自己的真实形象在这样的社交网络中行走,本能里的虚荣心就会更在意别人的看法,并且下意识地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被世俗大多数认同的人,拥有主流价值观的一切美德,矜持,优雅,和善。而一个这样的淑女是不被允许大声笑或是讲段子的,或者说,这样的淑女讲出的段子也不好笑。有意无意间,我的话语染上了表演的成分。
头像似乎真的与我们的语言行为基调有某种关系,“女神奥黛丽赫本”不会随随便便上传自己美味的红烧大肠午餐;“阴郁的莱昂纳德科恩”分享的歌曲《江南Style》更像是一个别有深意的嘲讽;“挖鼻孔的暴漫”谈论起克尔凯郭尔也容易被认为是不严肃的装x。在完全陌生的网络环境中,形象与行为的不协调造成了一种令人不适的断裂认知,大脑倾向于简单直观的辨识方式。
偏见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认知偏见,另一种是情感偏见。认知偏见不见得全是坏事,它可以利用最少资源以最快速度使人们对事物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判断,并且,当获取了其它信息的时候,大脑能够自动修正这种偏差,得到更准确的事物认识。说头像代表着我们真实的社会性格是不负责任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它却是一种简化版的网络性格符号,反映着我们希望展现给外界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