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和乡亲们进城看《正义联盟》,大伙看得可开心了。
散场后,我拉住一个城里的小伙问:小伙子,觉得片子好看啊?
小伙:不好看,烂片!
我:我看着挺好啊!
小伙:大爷你不懂,《正义联盟》是美国DC漫画改的电影,DC漫画都是深刻、复杂的,而《正义联盟》不深刻,也不复杂,所以是烂片。
我:小伙子,你说的不对——
《正义联盟》不是烂片,它的豆瓣评分目前7.0。
imdb7.7。
还是不错的。
而在烂番茄上,虽然媒体给的新鲜度只有37%,普通观众却给了87%。
这说明,骂它烂的是少数,多数观众爱看的。
我觉得《正义联盟》是一部挺好看的电影,故事简单利索,打得也精彩。
说不上牛片,但娱乐性杠杠的。
我帮你捋捋剧情。
天启星有个叫荒原狼的,想凑齐三个力量强大的“母盒”,搞咱地球。
蝙蝠侠和神奇女侠发现后,觉得自己势单力薄,就到处找帮手。
然后拉来了超人、闪电侠、海王、钢骨,组成了“正义联盟”。
最后大伙齐心协力,打死了荒原狼,维护了世界和平。
说实话,这部电影剧情一般。
它的优点是打得好看。
你比方说,荒原狼去天堂岛抢母盒那。
一群亚马逊女战士骑着马,护着母盒,咔咔往前冲,荒原狼在后面边追边打。
每一个带母盒的女战士,被打下马前,都会把盒子传给前面的姐妹。
这阵势,跟村里的娃娃传蓝球一样,带劲儿!
再比如说,闪电侠的动作设计,就比《复仇者联盟2》那个快人好看。
小伙子:大爷,不是快人,是快银。
我:对,快银——
这个快人跟闪电侠一样,跑得比谁都快。
可很多时候除了“唰”,过来了,“唰”,过去了,没有别的手法,表现他风一样的速度。
而闪电侠的快,就有“闪电时间”。
啥意思呢?
闪电侠每次发功都会变快,那么,周围的环境就相对变慢了。
这就是“闪电时间”。
比如有场戏,神奇女侠跟敌人在空中打,剑脱手了,如果不能及时拿到剑,很可能被敌人弄死。
这时闪电侠就发功,跑了老远,把剑顶给了神奇女侠。
这段时间持续了很久,但对神奇女侠,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而且,这种时间落差后边玩得更嗨。
当时超人被正义联盟复活,醒来就打自己人。
闪电侠为了救队友,发功绕到了超人背后,谁知超人的速度跟他旗鼓相当。
看过的人一定记得:
一片静止中,超人的眼珠突然转向闪电侠,并甩开所有静止的对手,在“闪电时间”里和闪电侠单挑。
而且这时候没人能帮闪电侠。
从最安全到最危险,“闪电时间”的概念被玩得淋漓尽致。
除此以外,很多动作戏可圈可点,比如神奇女侠,保持了她一贯的硬朗作风。
海王,踩着敌人击穿大楼,像冲浪一样飞出来,难道不帅吗?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正义联盟》的打戏,很不错。
小伙:打的是不错,可没剧情也是烂片。
我:不能这么说,要是没剧情,俩小时你都看了些啥?很明显,它是有剧情的——
《正义联盟》的剧情没到精彩的地步,但也讲到位了。
你比方说每个英雄加入组织的动机——
神奇女侠,是荒原狼为了抢母盒,袭击了她家——天堂岛。
钢骨,是荒原狼为了抢母盒,抓走了他爸。
海王,是荒原狼为了抢母盒,打了他女人。
闪电侠,要向他爸证明,自己很上进。
这些人物动机,虽说没有当年闹革命、推翻地主那么强烈,但基本是合情合理,讲明白了。
除此以外,剧本的很多线索,也算有头有尾,交相呼应。
比如开头,闪电侠去监狱看他爸,被数落不上进,最后他找到工作,他爸就挺高兴的。
还有,海王前面笑钢骨不行,后来大战中被钢骨拉了一把,两人就冰释前嫌,称兄道弟了。
这种首尾呼应,也反映了人物的变化。
小伙:你这意思《正义联盟》剧情好?
我:合格吧,《正义联盟》还是有缺点的——
比起《银河护卫队》,它的人物刻画只停留在行为,而没有深入人物内心。
在《银河护卫队》中,观众能看到每个人迈过内心的坎,最终跟朋友拧成一股绳。
比如星爵,他内心的坎是小时候没有伸手,拉住临死前的妈妈。
长大后,他成了唯利是图的猎人,做啥事都是利益驱动。
直到最后,他必须和朋友们手拉手,分散能量石的威力,他终于伸出了手。
放下了自私,学会了信任。
这个涣散的团队才真正凝聚了起来。
再比如光头男德拉克斯,他内心的坎是要给女儿报仇,所以严肃死板,活得特别累。
甚至不懂“手指划过喉咙”比喻的意思。
可在跟队友的合作中,他尝到了友情的快乐,也开始学习有趣的语言。
还学会了使用“比喻”。
这些行为变化,不光是表面现象,更揭示了人物深层性格的转变。
而《正义联盟》呢,成员间的矛盾都是表面功夫,他们的内心没啥好纠结的,也没有因加入团队,而获得内心的成长。
确实简单了点。
小伙:大爷,这就是我说它烂的原因,DC漫画都是复杂、深刻的,现在变简单了,所以是烂片。
我:小伙子,这么说有点偏激,DC漫画并不都是深刻、复杂的——
比如我年轻时看的,1978年的《超人》、1989年的《蝙蝠侠》,就不复杂,也不深刻。
那时候的超人,内心没那么多阴暗角落。
那时候的蝙蝠侠,也没那么多现实的思考。
你们觉得DC深刻、复杂,那都是克里斯托弗·诺兰“黑暗骑士三部曲”带的。
作为一个英国文学高材生,诺兰剧作功力很强。
他的《蝙蝠侠》结合了犯罪片元素,不光刺激好看,还探讨了深刻的个人成长和复杂的社会问题。
这种复杂,让“黑暗骑士三部曲”成了经典。
可DC后来的电影也玩这种风格,就不太明智了。
因为诺兰是天才,“黑暗骑士三部曲”可遇不可求。
说白了,是那个人,你可以扛,不是那个人,硬扛要栽跟头的。
《正义联盟》的导演扎克·施奈德不就是例子吗?
你可能听说过,《正义联盟》的导演本来是扎克·施奈德,但他女儿今年3月自杀了,他特别难过,就退出了《正义联盟》的拍摄,把工作交给了《复仇者联盟》的导演乔斯·韦登。
说实话,这事我支持。
扎克·施奈德是个厉害的视觉艺术家,拍的电影有股油画般的质感,还经常用慢镜头营造华丽效果。
比如《斯巴达300勇士》《守望者》《猫头鹰王国》《美少女特工队》《超人:钢铁之躯》《蝙蝠侠大战超人》。
视觉上都无可挑剔。
但是,他不擅长讲故事,拍的电影要是情节简单还行,情节复杂,就得花老长篇幅才能把故事讲清。
比如《守望者》,院线版160分钟,恶评如潮,票房惨败。
碟片版加了好多删减片段,凑了200多分钟,评价立马上去了。
可这么长的时间,现在的观众几个有耐心看?
然后扎克·施奈德又不想妥协,每次都把情节往复杂、深刻里拍,而且画面越来越阴暗。
结果,《超人:钢铁之躯》票房口碑都不行。
《蝙蝠侠大战超人》口碑差,票房勉强回本。
甚至后来,有影迷写联名信向电影公司请愿,请求公司炒了扎克。
再加上女儿的事,扎克就把《正义联盟》交给了乔斯·韦登。
这个乔斯·韦登是《复仇者联盟》的导演,他修改了剧本,补拍了一些戏,最后从扎克·施奈德拍好的素材里,取了他需要的部分,就成了现在这个《正义联盟》。
和《复仇者联盟》一样,情节简单,打斗精彩,适当穿插点小段子。
这种做法,对扎克·施奈德、对观众都好。
扎克守住了自己的艺术原则,而观众呢,干完农活后看了一部愉快的大片。
从这个意义上讲,《正义联盟》就是不错的电影。
DC的后续作品,应该也会向轻松、娱乐、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前进。
这一点我是支持的。
小伙:大爷,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正义联盟》确实还不错。
我:小伙子,记住——
超级英雄电影是一种商业类型片,主要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复杂啊,深刻啊,可遇不可求。
只要观众看了乐,就是好的。
小伙:大爷,我明白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影老村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