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师,班里杨诺和宋艺涛两个孩子在厕所门口打架了,衣服都湿了。”
好不容易的一个午间闲暇被一个电话打断了,确认两个孩子无事之后,放下心来,开始思考这件事情怎么处理。
杨诺,反应快,新组长,今年第一次,满打满算,到今天这才上任七天啊!宋艺涛,第一天记住的就是他的名字,因为要交的材料太多,每项都有他的名字,熟了。两个孩子的共同点:个性强,反应快,思维敏捷,勤于发言,还都又黑又瘦。侧面了解,这俩孩子四年级也是经常打闹。
这是第一次,第一次的处理直接决定着以后类似事情的走向,怎么办?按下性子,先午休,好不容易才有这样一个中午,实在不忍心不舍得被这样的事情破坏。
休息好了心情自然就好,走进教室,叫过来两个孩子,挨着打量一下,挺好,除了衣服湿点,于是挨个让说事情经过,大概下来,无非就是一方推了另一方,让道歉不道歉,于是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扭在了一起,到此刻还都在各说各理,各说对方的不是,还都气呼呼的。
听他们陈诉案情的经过,环顾教室,调解员李鹏程,从接任这个岗位到现在,还没有揽过活儿呢!这不,活儿来了,“李鹏程,你带着他俩去处理吧。”得令,三个孩子出去了,在哪发生的在哪解决,三个人径直去了厕所门口。
还是忍不住瞅了一眼,忍俊不禁,雨还下着,这三孩子没有一个人打伞,雨地里断官司呢!我可怜的调解员——李鹏程啊!这待遇也是没谁了!
再进教室时,李鹏程过来了,“老师,事情处理完了,可顺利了!只是他俩现在不在,又跑出去玩了。”“怎么调解的?”好奇宝宝上线,“他俩态度可好了,杨诺不追求宋艺涛的责任了,宋艺涛也道歉了。”“调解员做得不错!”得到肯定,调解员屁颠屁颠跑了。
很快,两个肇事者回来了,此刻又都笑嘻嘻的。请两个人说说处理结果,再请调解员上台评价他俩的做法,肯定的是认错态度。再问调解员还愿意接这生意吗?调解员一句“我很忙的,不想接这生意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事情到此结束了?没有。
中午时间打架,影响到班级声誉,给全班同学道歉;数学老师看班,给数学老师带来麻烦,需要道歉;因为调解,第一节英语课晚去了几分钟,给英语老师道歉;身为组长,身为小组成员,因为自己举动给本组扣分,给小组成员道歉;耽误调解员的时间,给调解员道歉。当然,还有我。我来之不易的一个午休被打扰,需要道歉。
只是我的道歉方式不是让他们对不起,而是让两个孩子写出开学这几天自己做得好的十件事,注意一定是十件事,详细写出来,才算过关。
这样就完了?没有。班里的批评本上,在他们各自的一页记下今天犯的错误,表扬本上记下今天的认错态度好。
“老师,明天我带清洁球算不算好事?能不能记本上?”宋艺涛问,“不能,拿了清洁球,再把那几道黑印去掉,就可以记到表扬本上。”得给他提高点难度。
也给全班同学做了约定,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不劝架不打架,保持沉默保持安静,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可以说话的只有调解员。
一圈下来,似乎很麻烦,远不如比各打五十大板批评一顿、训斥一顿来得更爽快更简单一些,撤掉杨诺的组长,可是,这样做,事情就真的解决了吗?他们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其他同学呢?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还是火急火燎地去处理吗?这边处理完,那边人家俩又在一起嘻哈哈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打架,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较真不当真,但也不能真的不较真不当真,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如何看待别人对自己这种行为的看法?会有哪些影响和后果?如何补救?如何让调解员发挥作用形成常态化?孩子的事情留给他们自己解决,老师退后,家长退后。
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成为一个契机,让孩子成长的契机。
希望明天的早上,能够看到教室地面上的黑印去掉,伏在地上清理的,会有这两个孩子:杨诺、宋艺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