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这本书是帮助读者从源头去寻找如何动用思考来解决问题、完成有价值的工作。
麦肯锡公司有一项指导原则就是:完成工作。意思是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身为员工被赋予的工作。在专业人士的世界里,“努力”是不会获得评价的,虽然处理完相当棘手的工作后,可能多少会获得一些感谢,但前提当然是在最后产出了圆满的结果。说穿了,最重要的是交出有价值的成果,努力只不过是获得评价的辅助方法,用于强调“工艺的细致度”罢了。
工作了之后对“完成工作”这个原则有了很深的体会,工作中“努力”是真的不会获得评价,即使你忙到昏天黑地,但如果没有交出有价值的成果,那你所谓的“努力”也真的只是无用功罢了。
最近赶上公司周年庆,领导让我和手下的其他同事每人写个周年庆发言稿,他每篇文章都要批阅,我因为那几天忙于别的事情就没有写,其他几位同事把写好的发言稿发给了领导,我看了同事发给领导的发言稿之后,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领导肯定不会满意的。因为他写的发言稿没有表达出领导想要的意思,没有体现出公司的基本理念。果不其然,第二天领导过来找我,让我给他写发言稿,他只告诉了我一句话:要写出对新同事和老同事的不同期许。可是我要是真的就只写这一个方面的话,领导肯定也不会满意,所以在写稿之前我先花了一个小时来分析领导对于发言稿的要求,明确了方向之后再提笔写起。前前后后修改了三四遍之后发给了领导,领导只给我发了一个棒的表情,但我明白我交出了有价值的成果,在周年庆上,领导发言时说的内容就是所写的演讲稿。
工作中,人们只会关注结果,关注你能否能交出有价值的成果,所以要先找到方向再行动,而不是盲目地、无头苍蝇般乱撞。这也许就是”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的思想吧。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工作是那么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在《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就是在讲如何脱离事倍功半的“败者之路”的方法。书中贯穿一个关键的观念,就是“从议题开始,即利用该思维的行为模式以及该思维的结果所造就的问题解决力”。“完成工作”是最后的落脚点,无论过程多艰难,条件多恶劣,交出成果才是一切!作者一句“不要相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许让很多努力的人觉得委屈,但确如当头棒喝,“如果成果不具备某个程度的价值时,那个工作就不具任何价值,甚至会成为某个负面贡献”,因为“支持并鼓励我们的并不是来自别人的称赞,而是交出的结果”。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这本书详细地叙述了交出了有价值的成果的方法:
1. 查明议题。
找到有必要找出答案、同时又有可能找到答案的有价值的议题。
搜集方法有:a,接触一手信息;b,掌握基本信息,按照MECE原则(彼此独立,互无遗漏)从数字、问题意识(该领域的常识、共识、已知的发展等)、架构(整体情况,可从相关书籍、杂志的专题报告、分析报告、教科书相关内容等途径快速把握);c,不要搜集过头或知道过头,保持对问题的新奇和掌握,适可而止。
搜集完信息,如果还无法确立合适的议题,可能需要这些方法:
a,删减变量;
b,可视化,将问题结构视觉化,便于更直观的整理出重点;
c,从最终情形倒推;
d,重复问“so what”,这个方法确实很实用,好似一连串的“为什么”会让人脑洞大开一般;
e,思考极端的实例,这个有反向思考的感觉,设定极端值,找到关键要素。
2. 制作故事线。
这里将问题的解决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确定了议题之后就是如何去解决。
首先对议题进行分解,分解为可解答的部分,可参考WHERE、WHAT、HOW三方面入手。
然后编辑组合故事线,将这些要点加以分类排列,有两个模板,一是并列“为什么”,二是“空、雨、伞”,就是确认课题、深掘课题、做出结论。个人感觉第二种较常用。
3. 制作连环图。
其实前两部分基本是思考居多,到这一部分就可以出直观的成果了。当然也是最费时费力。
分析还是要把握住“从议题开始”的思路,找到“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分析结果”。作者提出分析就是比较,包括有相同点的两者或以上的比较,整体与部分的比较,以及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特别有用的是列出了很多常用的分析示意图和模板。
最后根据图表表达出相应的涵义,或有差异,或有变化,或有类型。
安宅和人说大多数专家所指的“修炼”,其中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学习这些既有办法和技巧上。瞬间戳中。无数次想起“无他,唯手熟尔”,熟能生巧,技能的掌握最费时间却也最出成绩。学语言的尤甚。不练不足为学,给自己提个醒。
在章节末,作者还利用其学术背景从脑神经科学角度解读了脑的知觉特征和由此需注意的分析方法,比如不要超过某个临界点,尽量避免连续使用相同的形式等。
4. 成果思考。
这是成果的输出阶段。再次审视议题及成果的得出,避免结果瓦解和片面性。明快找出答案,可借助多个办法,并重视循环次数及速度。其中提到,进入工作领域的最初五年到十年,要尽量培养广泛的经验和技能。对于工作五年的自己来说,提醒的极为到位。技能掌握的还不够,那就赶紧去充实、去掌握啊!
过于重视细节,仔细过头恰恰也是缺点。要尽快整合,与其追求每一次的高完成度,不如重视处理的次数(循环次数)。
步骤讲到这里就算完成了,最后作者以多年经验补充了几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推敲故事线的三步骤,确认逻辑结构,梳理流程并准备“电梯演讲”,简明清晰的整合整个故事线。
自以为做了很多事,但是跟要解决的问题还是相隔十万八千里,就是瞎忙乎了,所以苦劳什么的一点意义都没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也提到的,作为知识工作者,应该以”成效“来检验工作业绩,而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者所遵循的工作量/时长等等。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这本书介绍的思维就是“从议题开始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如何拥有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摆脱“败者之路”。
思考,不要用蛮力;工作,不只靠劳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