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活的焦虑,是因为偏执

你活的焦虑,是因为偏执

作者: 世纪阳光裕东店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11:44 被阅读0次

    做咨询时间越久,接触心理学越久,就越来越理解了“顺其自然”这个词的意义。

    顺其自然,其实是在说,生而为人的我们,请不要那么自恋,那么骄傲。

    心理学在精神分析里,将这种天然的自恋和骄傲,叫做“全能自恋”,叫做“婴儿的无所不能感”。在心理学家克莱因提出的思想里,这种天然的骄傲,是一种“偏执”。

    这不是我们常说的,偏执型性格。而是指人的一种内在人格状态的偏执。

    简单的说,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婴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我还没哭,妈妈就自动来喂奶了,送上了自己的乳房,于是我是可以操控这世界的,我是无所不能的,因此我体验到,我是一个百分百的好婴儿,妈妈也是一个百分百的好妈妈。不得不说,这是婴儿的“偏执幻想”。

    大家看到,这种幻想和“人类天然的骄傲”有多么相像吗?

    起初,我们离开妈妈的怀抱,在这个陌生世界初来乍到,我们靠着这个偏执的无所不能的幻想感活下来。

    但是,我们却不能仅仅靠着这个幻想,活下去。

    因为幻想会被现实,击破。

    但是,婴儿般的偏执幻想,不只是掌控当下,而是要掌控全部。掌控未知。

    为什么婴儿的偏执幻想必须是无所不能,是掌控所有呢?

    因为婴儿的思维是偏执的,而不是整合的。

    “在我要求的事情上,一定要这样!”——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完全按我所想的被我所掌控,那么婴儿马上就会陷入失控感中。

    要么,偏执地觉得我是一个全能的婴儿,我是一个一百分的宝宝,我有一个完美的好妈妈;

    要么,就跌入另一端,我是一个极度糟糕的存在,一个被人抛弃的孩子,我有一个坏妈妈。

    所以当一个人体验到一种“事情和我所想要控制的不一样,完全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感觉时,如果这个人随之体验到了一种失控感、强烈的自我否定、极度的愤怒感,那么可以说,他的心智程度,仍然是婴儿般的。

    我不是说,这样不好。

    其实一个人如果一直都能活在“我无所不能”的偏执幻想里,想来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就他本人而言。

    而且,那些对于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掌控得很好的人,常常被人当做偶像——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很多自信、有目标,说一不二、坚持自我有主见和要求的人,那些所谓的人生赢家,他们让人羡慕和钦佩。

    但是,生活的真相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如果自我的核心建立在“我无所不能”“我如果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样的信念基础上,当现实击破了幻想,当你努力了也无法力挽狂澜,也掌控不了结果和关系中的他人的时候,就可能会自我瓦解,陷入崩溃。

    好像一堆碎片,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粘起来,不知道以怎样的状态和相信去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危险的。这就是过分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的代价。

    当一个人发现我努力了也改变不了现实,我不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如果他的心智,其实还停留在婴儿般的阶段里,那么他当然就会出现,婴儿般抓狂的愤怒。

    好像我们看到的婴幼儿的发火:砸东西、头撞墙、咬人、在地上滚来滚去拳打脚踢、嘶吼、爆哭。

    其实,一个偏执幻想被打破的成年人的愤怒,大抵强度也是这样的。

    有的人,因此陷入了长久的低谷,一蹶不振,开始与“不受控的世界”为敌。

    有的人,则因此走上了另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接受生活的真实,放下天然的骄傲,开始去接受,自己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到,都可以掌控,开始认真面对,不在控制之内的无常人生。

    人格成长最完美的状态是,婴儿在心理功能足够好的,接纳的妈妈的怀抱里,完成内心的成长,可以接受不完美,慢慢去锻炼自己,于是可以接受失去控制的挫败,于是可以接受一个事情既有好的,也有坏的一面。

    于是接受自己不是一个完美婴儿,妈妈不是一个完美妈妈,但仍然有着深深的存在感,仍然有着深深的安全感,仍然深深地喜欢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然而,这个所谓的完美状态其实也是一种理想化罢了。

    绝大多数人,都是慢慢在后来,在生活里,在挫败和失控中,去重新发展自己的心智,从婴儿化的偏执向前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挫败,失控,痛苦的确富有重要的人生意义。

    从偏执走向整合去完成人格成长的契机,往往出现在这种现实击破了一个人无所不能的掌控感的时候。

    事情如何来,便如何接受,去做想做的一切,但不再被未知的结果控制。是为顺其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活的焦虑,是因为偏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yj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