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末期之前,在国内,这本“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的书还是一本禁书。
在此之前,很多关于这本书的评论中都提到“这是对于某种共产主义政治的隐喻。”而在此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再认为这样的隐喻就是在说自己。反而,这成了一本现代文学经典被推荐阅读。更为讽刺的是,如今的国际政坛,还会用这本书来讽刺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
“真正的权利,我们日日夜夜为之奋战的权力,不是控制事物的权力,而是控制人的权力。一个人如何对另一个人发挥权力呢?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光是服从还不够,他不受苦,你怎么知道他在服从你的意志,不是他自己的意志?权力就在给人带来痛苦和耻辱,权力就在于把人类思想撕得粉碎,然后按照你自己所选择的样子把它再粘合起来。”
《1984》是作者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所欲言想象一个发生在1984年的未来故事。在经历过一场核子战争后,世界上只剩下三大极权主义国家:大洋帮(文中推断说的是如今的美国、英国及其殖民国);欧亚国(文中推断说的是如今的俄罗斯和部分被俄罗斯统治的欧洲国家);东亚国(文中推断说的是如今的中国以及被中国统治的亚洲各国),这三大国家之间一直在无休无止的为了打仗而打仗,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民更加爱国而去仇视其他的国家。从而更加有利于国家统治。
“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征服整个地球,一个是永远消灭独立思考的可能性。因此党急于要解决的也有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如何在违背一个人的本人意愿情况下发现他在想些什么,另一个是如何在几秒钟内未加警告就杀死好几亿人。”
说到统治,这三个国家的统治模式几乎都是一样的:便是自上而下,无处不渗透的独裁,监视、洗脑、思想俘获就是一贯的手段。如果你一不小心触犯了“思想罪”,就会被思想警察消失掉,蒸发掉。
“事实上这连伪造都谈不上,这不过是用一个谎言来代替另一个谎言,你所处理的大部分材料与实际世界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关系,甚至连赤裸裸的谎言中所具备的那种关系也没有,原来的统计数字固然荒诞不经,改正以后也同样荒诞不经,很多时候都是你凭空瞎编出来的。”
统治大洋帮的政党被叫做“英社”,这个政党的政要是一个被称为“老大哥”的存在。这位“老大哥”是怎样统治这个国家,让人民都乖乖听他的话呢?他是通过设在其下的各个秘密部门对人民进行监视、控制。其中,主人公温斯顿所在的真理部就是各个重要部门之一,它的职能便是修改历史、篡改新闻,捏造新闻,制造低俗娱乐录音带、刊物以及音乐,对人民进行洗脑,将人民麻木在一个粗俗的世界当中。说是宣扬真理,其实只是在天天说谎。
“他们对人们想要做父母的本能,也耍弄同样的手段,要废除家庭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相反,还鼓励大家要钟爱自己的子女,这种爱护几乎是一种极其老式的方式。另外一方面,却有计划地教子女反对父母,教他们侦查父母的言行,密告他们偏离正统的倾向。家庭实际上成了思想警察的扩大,用这种方法可以用同你十分接近的人做告密者,日日夜夜地监视着你。”
温斯顿在日复一日的修改工作中,对这个国家开始产生了怀疑,对“老大哥”开始有了质疑。与此同时,他爱上了同在这座大楼里工作的女孩茱莉亚。在这个极权主义国度里,性爱是被压抑的,国家鼓励结婚生子只是为了能培养出更多听话的小同志。温斯顿和茱莉亚的感情渐渐升温,并走上了反抗国家这条路,最后在租来的小房间内,两人被捕。最初两人说好,一旦被捕,谁也不会出卖谁。在关押后,经历过各种严刑拷打后,两人最终相互出卖。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这本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出版不久后,奥威尔便离开了这个现实的世界。庆幸的是,作者书中所描述的这番生动、深刻的画面并没有在1984年如期而至的发生。
无论是对于同性恋者的认同,还是大众舆论的相对自由。这个时代的开放又是前所未有的。个人价值被尊重被认可,也让更多人感受到存在的意义。战争不再是国家争取话语权的唯一方式,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才更有说服力。现代文明并没有更为粗暴和压制。有着左翼社会主义思想的奥威尔并没有将未来世界的命脉把控的准确。
然而,世界政坛也并没有向着更为美好光明的一面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没有停息,难民人数依旧在持续上涨。在个人意识形态中两个重要方面,知道真相的权利和想象美好的能力,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人性的弱点也依旧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对于世界的认知觉醒依旧存在片面和狭隘。书中预言的“老大哥”和思想警察并没有出现在生活的日常中,只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下,人们开始自觉袒露自己的隐私,在朋友圈、微博等等,不需要有谁进行无缝隙的监视、诡探,每个人都会自觉将自我隐私公布于众。娱乐至上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娱乐消费着,也在为娱乐泡沫尽情买单。冷静思考种种,似乎这个几乎几十年前的预言又已经得到了应征。
这个世界如同地球,它是立体的。我所看到永远都只是一个切面,在它背面暗涌着的,绝非不同于正面上演的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