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下班的途中有一段小区的围墙,围墙上张贴着十几张放大的照片,照片上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先进人物。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阳光自信,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每天从这里路过,都会让我的心情变的很好。虽然我没打算像他们一样去捐献一些什么,但我可以用更多的善意来面对周围的人和事。
但是有一天我从这里路过的时候,突然发现每张照片上的眼睛都在瞳孔的位置被人戳了一个洞。照片一下子失去了本来的光彩,甚至有些恐怖。仿佛这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受到了伤害。
说起这事并不是想谴责什么,毕竟做这件事的人当时很可能既无善意也无恶意,只是纯粹的兴之所至。就像我在途中随手折断一根树枝一样,我并不想去伤害一棵树,只是当时这根树枝刚好出现在我的眼前,而我刚好百无聊赖。
古人教我们慎独,本意并不是教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而是教我们要始终心存正念。心存正念和心里全是正念,这是完全不同的。我相信没有人能做到心里全是正念,所谓慎独只是古人给我们指出的一个修行方向。
其实如我辈凡夫俗子,能诚信待人、努力工作,不巧取,不豪夺,行有余力则助人为乐。能做到这些,已属难能可贵。倘若再有更高的要求,就未免强人所难。
如果说损人利己的人应该被划入“坏人”之列,那么损人不利己的人则很难界定。再说这个在照片上戳洞的人,首先可以确定他不可能从中谋利,因此也就排除了蓄意为之的可能。不管他当时是心情烦躁还是心情愉快,甚至只是晚饭多吃了几口,出来散步消食,刚好遇到了这几幅照片。总之,他不是有意为恶,只是信手为之,虽是做了事实上的“坏事”,但却不能将其归类为“坏人”而进行谴责。
慎独是古人修身的至高标准,能做到慎独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对普通大众的要求显然不能执同一标准,应该更有人情味一些。比如“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这样的古训不那么高冷,不那么严肃,而且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从古到今的温情。
前几年,我第一次游颐和园,心情很激动,一激动就忍不住说古论今。正说的起劲,一眼看到旁边廊柱上刻着一行小字:“山东某某某游此。”我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伙计真给咱山东人长脸。”话音刚落,前面不远处一位大哥回过头来说:“这句话是我留的。”我瞬间惊愕,想着他可能也是第一次来颐和园,很激动,很开心。尽管他做错在先,但又不是蓄意为恶,而我如果现在义正言辞的跟他理论一番,要证明他的错误简直是轻而易举,但是破坏了大家的心情,那么我的做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呢?
想到这里,我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得冲他摆摆手,脸上做一个歉意的微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