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是段誉的故乡
上周,陪一位客户参观了云南省南涧县的一家核桃加工龙头企业--红云核桃。
南涧属大理州,以跳菜出名-服务员上菜时,必先端盘子做一番高难度的杂技表演,难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据该县王绍基县长(彝族干部)介绍,《天龙八部》的段誉故事就发生在南涧界内的无量山。段誉有四特点:有女人缘、单相思、会轻功、到处跑。跳菜是从他的「凌波微步」轻功化过来的。王县长感叹,在文化大同的今天,其族人仍用这种方式坚守自己民族的特色。
把核桃卖到天上的人
红云核桃的董事长则是一位回族女企业家,虔诚而纯朴,产品一律清真标准。她用制药的标准做食品(车间10万级),把核桃卖上天(东航),主要产品是蜂蜜核桃仁、生姜核桃茶。中地集团的钱先生慕名而来,争取红云品牌的海外代理权。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7975/c86f76540bf4f546.jpeg)
生平第一次去云南,云南的生态之美、物产之丰富、民风之淳朴、干部之勤奋、交通之不易......深刻印象。
参观结束后,专程去了一趟云南省林业厅,打扰一下大学同窗-著名的核桃厅长。
核桃厅长,全面发展
核桃厅长叫谢晖,云南林业厅的党组成员与副厅长。
无论聚会还是班级群聊,该同学三句话不离核桃。都已天命之年了,对分管工作仍有而立之年的热情,实在难得!同学们戏称之为核桃厅长。
谢同学属于全面发展的那种人:在大学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工作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业厅做过、林业厅做过、畜牧兽医局做过、供销社做过、还在迪庆当过副州长,目前就差海洋渔业局了。
同学间的闲聊,我体会到胡适“只有大处着眼,方能小处着手”的真正含义。把聊天内容稍做整理,配以小标题,朋友圈发发,希望能传到核桃产业链上的有识之士、有缘之人的手机上。所谓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友情提示,此处的仁是核桃仁的仁。
本文纯属同学之间的闲谈,没被授权、没有校对。如有错误,概因本人没听清云南的马普,与该同学及其单位无关。
云南核桃的总产值380亿
谢晖:云南是世界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产量最大的地区。小核桃、大产业,云南核桃的总产值约380亿。
世界核桃有两个栽培种,一是普通核桃,另一个是深纹核桃。云南是深纹核桃的起源中心,这里核桃的人工栽培史近1000年。
最聪明的核桃
谢晖:有人吃了一辈子米饭,却分不清泰国大米与东北五常大米,太可怜了。吃核桃不懂核桃其实也很可怜。
一般省份的核桃是普通核桃,云南核桃是深纹核桃,种不同。
云南核桃,壳皮薄、壳纹深、仁白、蛋白质全价、涩味轻、香气足,历来是核桃上品。同等规格的云核,每公斤价格要贵3-4元。不少食品厂做糕点,一般等级用普核,高档礼品必用云核,用它的色质与香气。
常青:如何区别云南核桃?
谢晖:云南核桃是最聪明的核桃!
这话怎讲?核桃像大脑,中国人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于是很早就有核桃补脑、吃核桃的人聪明之说。
普通核桃的桃壳光滑,皱纹不多,是普通人的大脑;云南核桃的桃壳色深,壳纹深,就好像是爱因斯坦的大脑。
云南核桃两颗就够了
常青:「六颗核桃」在江苏卖得很好,每逢节假日,大家都买几箱送礼。他们用的是不是云南核桃?
谢晖:养元肯定用了云南核桃,但什么规格才用、用了多少,我还真不知道。其实,云南也有不少类似产品。云南品牌能出省的不多,规模做得大的也不多。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评价说,再,斯可矣。普通核桃用三颗核桃,选择云南核桃,再,斯可矣,两颗核桃就够了。种不同,营养成本不同。
高海拔才有高营养。云南的核桃与其他兄弟省份的核桃一个主要区别就是高海拔种植。一千多年来,云南大山里的人就喝核桃乳长大的。把核桃仁磨磨碎,冲点开水,加点糖直接给小孩子喝。
核桃营养全价,核桃乳就是山里人的母乳。
把云南核桃放在产业链中
谢晖:核桃在云南算得上一个大产业了,核桃方面的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已有雏形了,基础框架有了。但是,这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局限在云南,要把眼光瞄准沿海地区的市场、资金与人才上。
云南人习惯什么事都自己做。自己种核桃,自己卖核桃,自己建核桃加工厂、核桃食品厂、核桃油厂,自己做品牌,自己去推销。
云南人喜欢就事论事,因而关于核桃的研究,大多是从地理学、分类学、栽培学、加工学、分析化学等角度。
因此,我们特别需要有大格局的人与资本,把云南核桃放在整个产业链中。先要有产业生态观,然后再思考具体核桃问题,如:
1、从营养学、食品工艺如核桃乳、核桃粉、核桃糕、核桃休闲食品.......比较各个小产区的云南核桃、各大产区的普通核桃,看云核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究竟适合做什么。
2、从商业模式、交易方式、物流、信息流、研究如何建立云南核桃与知名食品企业的绿色通道,缩短云南核桃的消费者的物理距离。
3、从传播与科普的角度,研究如何把消费者“循循善诱”成专业买家,占领消费者大脑中的核桃部位。终端上的持久拉力才是真正的动力,单纯靠外界推是难以持久的。
招商问题本质上是产业配套问题
谢晖:从核桃的角度看核桃,到处是困难,最后无计可施,只有降价一条路;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核桃,到处是机会,就有做不完的工作。
我们不能在山沟沟里埋头搞开发、盖工厂,要对外招商;我们也不能简单招商,要做精准的专项招商与项目招商。
把产业链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产业配套问题,看哪些自己解决,哪些借助外力。凡借助外力的,都要加工成一个一个的招商产品,把这些产品精准推送到关键人手中。招商问题本质上是产业配套问题。
无论是自建还是招商,在云南搞一个全产业链、巨无霸的核桃龙头企业,不太现实而且风险太大。云南要建的是高度专业、分工有序、相互配套、高度依存、规模不大的核桃产业链集群。
我在德国参观过,他们的企业小而专,小而强,小而美,立志做细分领域中隐形冠军。我们总想做大做强,其实做大很难做强。德国人企业理念特别值得云南借鉴。
精准定位、产业配套。我们要的并不是资金,而是市场、资金与人才的组合;我们要进人家的朋友圈中。
常青:具体是哪些圈子?
有农业战略眼光的投资人
谢晖:围绕云南核桃,我们做了一些品牌方面的基础工作,如原产地认证,全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省政府为核桃产业甚至做了四年发展规划与三年的行动方案,都是红头文件。
但这些还不够,三四年太短了,有些东西短时间不一定能看得太清。
我们要认识有战略眼光的投资人,要进入这些人的朋友圈。先与他们交流「云南核桃产区」的概念,等理念相同了、高度一致了,我们就邀请他们一起做一个「云南核桃产区」的中长期规划,如当年的「中国制造2025」一样。
法国葡萄酒的经验值得借鉴
谢晖:葡萄酒有旧世界与新世界之分。
一些兄弟省份如新疆核桃好像澳洲与美国葡萄酒,用的是普通核桃品种,平原种植,但栽培技术好,挂果快,产量高;云南核桃就是法国葡萄酒,我们都是高原种植、讲究的是植物互生,品种是深纹核桃,原产地、老树、近千年栽培史。
懂葡萄酒的人不多,换个例子更易理解。一个是工厂化的肯德基白羽鸡,一个是散养的无量山乌骨鸡,口味当然不同。
我们需要的是农业战略资本,长期关注云南的坚果产业生态,按法国葡萄酒产区的概念的规划与布局云南核桃。顶层设计做好了,能避免很多盲目性。很多过剩的产能其实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产能。
云南不可能像新疆那样,无限制地增加种植面积。有了战略眼光,才有战略耐心,才肯从基本功开始,摸清家底,有多少面积,多少成片,多少散种,品种、树龄、土壤、灌溉情况,采摘时间…….没有基本数据,就没有法国葡萄酒酒庄的分级。筹划云南核桃小产区,道理也一样。
红塔的田头经验值得借鉴
谢晖:红塔山为什么牛?大家都知道因为褚时健!
可他做了哪些事呢?一般人不知道。褚厂长当时做了三件事:田头是第一车间,推广标准化的烟草栽培方式,确保了原料品质;在车间购买最先进设备,确保了成品品质;提高零售价,烟厂、烟草公司都有利润。
这是典型的云南人套路。现在他在新平(玉溪)种橘子,还是这些套路,从田头开始。
肯在种植、加工、储存方面投入的人
谢晖:核桃也该如此。
云南核桃的面积第一,品质第一,但种植环节粗放,单产很低,采摘水平低、初加工水平低。核桃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的设备化状况也不高。
企业管理都是相通的,没有好原料就没有好产品,田头就是第一车间。我们要瞄准围绕省外的食品企业,瞄准那些有褚时健魄力与眼光的人,让他们在云南建立核桃原料基地:种植管理标准化,提高单产;加工管理标准化,提高品质;储存管理标准化,延长保质期。
有这种意向的企业家来云南,我一定会亲自接待,也可以陪同他们去新平参观褚时健的褚橙基地。
掌控关键原料的话语权,企业的竞争力将大大提高。云南的电力资源充沛,小型采集机、烘干加工、冷库设备上投资虽大,但回报率高。
愿投资核桃专业交易市场的人
谢晖:昆明斗南已是中国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了。云花品牌、价格指数、供应链单元的管理、质量控制、规范化、标准化……斗南已成为现代交易规范。
借鉴斗南经验,建立中国核桃专业交易市场,这又是一篇大文章,也是资本的一个大机遇。交易平台建立了,云核品牌、小产区品牌、价格指数、供应链单元管理、标准化就有抓手了,否则还是空对空。
有自己终端品牌的人
谢晖:云南是边陲省份,欠发达,远离高消费群。真正走出去的云南品牌没几个。立足本地市场,规模达到两千万的企业,老板都很潇洒;一旦做到两个亿,赚钱的不多,日子一般都很难过。
把云南坚果的未来押在本地市场与本土品牌的风险太大,我对云南核桃产业的定位与别人有所不同:
我们的定位:为省外、国外最优秀终端品牌做各类坚果(含核桃)原料配套;我们的宣言:使用云南的小产区核桃,大大提高客户产品与品牌的竞争力。
我们的优势:高原林业、生态种植、原产地品种;
我们的机会:我们专业,不仅懂核桃,而且懂得销售各种核桃配方方案;
有自己终端品牌(食品)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进人他们的朋友圈,欢迎他们来设立原料中心,核桃基地、加工基地,在产业布局中脱颖而出;鼓励他们的产品研发机构对我们开放,使用云南核桃,做产品升级换代。
读懂云南非常重要
谢晖:云南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
现在来云南的人,一般行色匆匆,缺少武侯当年的耐心,对这块土地少了一份敬畏、对云南人也少了一份尊重。政策虽好,但落不了地。云南最后成了不少人的滑铁卢,其中不泛优秀之人。
从三方面入手
谢晖:我是温州人,个旧(云南)出生,在江苏与云南都工作过。我个人认为,读懂云南要从三方面入手:
其一,这里物产丰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这里人少了几分咄咄逼人的野心;
其二,这里山高皇帝远,民族特多,大家相安无事,但内心里对谁都不服气,谁都不在乎,所以触底反弹能力特别强。即便打翻在地,在云南极有可能咸鱼翻身。民国的蔡锷起义,抗战中西南联大,褚时健80岁能爬起来……这些奇事只能在云南发生。
我常对外地朋友这样介绍云南:所有做大事的、开大公司的老板,都要在云南悄悄地设一个全资公司,做高原农业,不测之时回云南,仍能东山再起。在云南留一手,比买保险都灵。褚时健80岁,仍能笑傲江湖。
其三,云南地形复杂、气候复杂、民族复杂、植被复杂,彼此都能和谐共处。
从表面上看,这里什么都要慢一拍;往深层次分析,很多物种的起源中心(如水稻、核桃)在这里,这里什么思想都不缺,什么理论都没有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势力互相牵扯,云南就是一个动态平衡。
懂云南的投资人更易成功
谢晖:我们要做的从源头开始,围绕品质,做最基础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切忌好大喜功,追求单一的KPI。
投资云南核桃,要想成功,我总结得有三颗心:要有七擒孟获的战略耐心,因为你有把核桃放在产业链上的眼光;要对深纹核桃有充分的信心,因为你懂生物学,知道云南是核桃的原产地;要对云南这块土地常怀有敬畏心,因为你有大智慧,知道大自然的本质就是多样性,万物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谢晖:核桃是云南的传统大产业,产业扶贫,关系到脱贫致富,省政府出台了专门产业的规划与行动计划,核桃也列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之中。
政府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什么该管,什么该鼓励,抓手在哪里,这是很有学问的。我个人有些不成熟的想法:
再专业一点:哪些是产业问题,哪些是扶贫问题,谁先谁后,谁轻谁重,两者如何结合,哪些事在云南办,哪些事在外地办。拿捏分寸好,核桃文章才能写得好。
再务虚一点:政府要组织最聪明的大脑,在云南核桃产区的标准、中长期规划上多花点力,不要太急功近利,短期行为;要提高核桃协会的专业素质,直接对接各类食品企业的产品研发机构;要创新传播方式,让在外地的云南人,让在云南的外地人,让更多的人关注云南核桃产区这个板块。
再精准一点:招商,先打造招商产品,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训练好专业的招商队伍,有针对性地接触优秀的食品品牌、农业投资者来云南投资核桃基地、核桃加工、核桃储存、核桃交易,不要泛泛而谈。
这些事都做好了,仍有余力,政府可鼓励与扶持云南本地核桃(产品)品牌的做大做强。
后记:五十知天命,天命在核桃
年轻时读「论语」,有口无心。有些地方根本没读懂;有些地方读了,但没读进去;有些地方读进去了,但没读出来。
核桃厅长给我讲核桃,教我识核桃,临别送核桃,飞机上打开一看,桃壳色深纹深,果然是爱因斯坦大脑。这位同学让我想起孔子「五十知天命」之曰。
为什么是五十岁,不是四十与三十?五十岁的人,经历多了,家庭定了,孩子也大了,心情平静之时,更能听清招呼;为什么是知?因为先有知之,然后是好之,最后才乐之;为什么是天命?每个人来到这个社会,程序都是预先被设定好的。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人,五十知其天命在核桃,算得上是一种阶段性的人生圆满。很惭愧,鄙人已五十有三了,目前才达到「有志于学」的层次,恐怕要刷新了大器晚成之最晚记录。
照片从左到右,核桃厅长、大器晚成者、项目认证熟手,三人均为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育种11班同学。常子曰,三人行,必吃米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