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爽这件事,放在阅读上,真是个坑。
比如我喜欢小说《武动乾坤》,看到鬼迷心窍,看的神魂颠倒,但是过后发现基本没有太多收获,只是一种刺激感,刺激完了也就完了。
忘记谁说过,要度有点难度的书籍,很多武侠玄幻类作品,零基础毫无难度就可以读下去,确实爽,但是好比人造奶油,根本对身体没有益处,对于健康的贡献可能是零,但是人们有惰性,喜欢爽口的东西,管它是反式脂肪酸,还是地沟油。反正闻起来很棒,吃起来刺激出内啡肽。从半衰期角度看,真的不太奏效。
可有些书,看起来很费劲,我在KINDLE上阅读一些作品,很吃力,往往需要回过头来看几遍,才能勉强理解。这类作品让人无法坚持下去,是不是意味着不好呢?说好的雅俗共赏呢?不好意思,尴尬的事情可能出现了,这些不招待见浪费脑细胞的作品,也许真是好东西。
有的时候,KINDLE本身也没有底线,为了贩卖作品,反复在广告页推荐一些名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书籍,比如我昨天购买的《当时忍住就好了》(作者 肯林钠德),为了标榜此书很好,宣传语还借用胡歌的话:说的太对了。给人造成了误导:你看,连人家胡歌都说好,可见这东西不可能不好。我买来一看,不过是一本鸡汤毒药,后悔不已。幸好不贵,要是药品被我买了,恰巧明星代言,可能结果很悲剧。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6765/ff9e621b354aa33c.jpg)
当然我也买了几本晦涩难读的书,比如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合作的进化》,里面反复提及重复囚徒困境,一报还一报。
第一章开篇一段是这样写的: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从没有集权利己主义者中产生合作?这个问题已经困惑人们很长时间。大家都知道人不是天使,他们往往首先关心自己的利益。然而,合作现象四处可见,它是文明的基础。那么,在每一个人都有自私动机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产生合作呢?
此书引入数学计算,从微观层面分析个体、国家的利弊得失,通过沙盘推演的低廉手段,来分析博弈论相关内容。书中有些文字看似和拗口,但是经过我的反复诵读,发现仿佛金科玉律。
“迫使某人垮台是通过使未来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有疑问而改变参与者的时间期望。没有未来的影响,合作变得很难维持。因此,时间期望的作用对维持合作是关键的。当相互作用有可能维持一段较长时间时,对策这就会一起关心他们的未来。合作的出现和持续的条件就成熟了。
合作的基础不是真正的信任,而是关系的持续性。当条件具备了,对策者能通过对双方有利的可能性的试错学习、通过对其他成功者的模仿或通过选择成功的策略剔除不成功的策略的盲目过程来达到相互的合作。从长远来说,双方建立稳定的合作模式的条件是否成熟比双方是否相互信任来得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6765/15d5bdad33d9e809.jpg)
二战期间的美国和苏联,相互信任么?他们合作的基础不是信任,而是合作模式的条件成熟了。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在书中的某些观点在POLITIC 领域也很有说服力,比如他提到:
时间期望的作用对机构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大的组织中,如商业公司和政府官僚机构,行政官员经常每两年从一个位置调到另一个相近的位置。这就给官员一个很强的短期行为激励而不顾组织的长期利益。他们知道不久就要被调到另一个位置去。他们在前一个位置上的选择的后果,在离开这个位置之后就可能不算他们的责任了。这就给两个任期快结束的官员一个相互背叛的激励。因此,快速换班的结果使得组织内部的合作降低。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6765/f31e5fdbc34299e6.jpg)
乔纳森海特写的《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也是稍微艰深难读的一本,但是一旦读进去,收益也会比较大。这本书我只看了一点,说实话,看起来不太爽,但是很多金句子,一旦读进去,就仿佛在心底中下一颗善果,何时开花不知道,但是善良种下去了,早晚受益的是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6765/b4f0df2805770b7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