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3 系统集成

5.3 系统集成

作者: Max_Law | 来源:发表于2023-05-07 16:45 被阅读0次

    文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攻略》


    本节概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集成逐步成为信息系统实施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此处的系统集成概念专指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网络系统、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的集成,围绕这些系统的相应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它是以计算机有关技术储备为基础,以可靠的产品为工具,用以实现某一特定的计算机系统功能组合的工程行为。

    集成基础

    系统集成的内容包括技术环境的集成、数据环境的集成和应用程序的集成。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设计者来说,如何理解它的体系结构,如何实现它的系统集成,应该是值得深思熟虑的头等大事。网络信息系统的系统集成就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将支持各个信息孤岛的小运行环境集成统一在一个大运行环境之中。

    系统集成在技术上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
      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满足可互操作性、可移植性以及可伸缩性的要求,才可能与另一个标准兼容的系统实现“无缝”的互操作,应用程序才可能由一种系统移植到另一种系统,不断地为系统的扩展、升级创造条件。

    2. 结构化
      复杂系统设计的最基本方法依然是结构化系统分析设计方法。把一个复杂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和简单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又分解成更简单的模块,这样自顶向下逐层模块化分解,直到底层每一个模块都是可具体说明和可执行的为止。

    3. 先进性
      先进性有两层意义:目前先进性和未来先进性。系统的先进性是建立在技术先进性之上的,只有先进的技术才有较强的发展生命力,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优势和较长的生存周期。系统的先进性还表现在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先进技术的有机集成、问题的合理划分,以及应用软件符合人们认知特点等。

    4. 主流化
      系统构成的每一个产品应属于该产品发展的主流,有可靠的技术支持,有成熟的使用环境,并具有良好的升级发展势头。

    网络集成

    网络集成的体系框架
    1. 传输子系统
      传输是网络的核心,是网络信息的“公路”和“血管”。传输线路带宽的高低不仅体现了网络的通信能力,也体现了网络的现代化水平。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 交换子系统
      网络按所覆盖的区域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由此网络交换也可以分为局域网交换技术、城域网交换技术和广域网交换技术。

    3. 安全子系统
      由于网络的发展,安全问题一直是网络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网络安全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使用防火墙技术,防止外部的侵犯;使用数据加密技术,防止任何人从通信信道窃取信息;访问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口令、密码和访问权限保护网络资源。

    4. 网管子系统
      网络是一种动态结构。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改变,网络也会跟着扩大和改变。配置好网络以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网络能连续不断地满足组织的需要。

    5. 服务器子系统
      服务器是网络中的关键设备。服务器的作用就是向工作站提供处理器内存、磁盘、打印机、软件数据等资源和服务,并负责协调管理这些资源。其需要考虑的因数:① CPU 的速度和数量;② 内存容量和性能;③ 总线结构和类型;④ 磁盘容量和性能;⑤ 容错性能;⑥ 网络接口性能;⑦ 服务器软件等。

    6.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调度和管理网络资源,并为网络用户提供统一、透明使用网络资源的手段。网络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打印机、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网关、共享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7. 服务子系统
      网络服务是网络应用最核心的问题。带宽再高的网络,如果没有好的网络服务,就不能发挥网络的效益。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互联网服务、多媒体信息检索、信息点播、信息广播、远程计算和事务处理以及其他信息服务等。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的目的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系统中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则组织成为一个整体,使得用户能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操作。数据集成处理的主要对象是系统中各种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仓库技术是数据集成的关键。

    数据集成层次

    数据集成是将参与数据库的有关信息在逻辑上集成为一个属于异构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模式,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数据集成可以分为基本数据集成、多级视图集成、模式集成和多粒度数据集成四个层次。

    1. 基本数据集成
      基本数据集成面临的问题很多。通用标识符问题是数据集成时遇到的最难的问题之一。隔离:保证实体的每次出现都指派一个唯一标识符。调和:确认哪些实体是相同的,并且将该实体的各次出现合并起来。

    2. 多级视图集成
      多级视图机制有助于对数据源之间的关系进行集成。

    3. 模式集成
      模型合并属于数据库设计问题,其设计的好坏常视设计者的经验而定,在实际应用中可参考的成熟理论较少。

    4. 多粒度数据集成
      多粒度数据集成是异构数据集成中最难处理的问题,理想的多粒度数据集成模式是自动逐步抽象。

    异构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的目的是为应用提供统一的访问支持,因此集成后的数据必须保证一定的完整性,包括数据完整性和约束完整性。数据集成还必须考虑语义冲突问题,信息资源之间存在的语义区别可能引起各种矛盾。

    1. 异构数据集成的方法
      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过程式方法,声明式方法和中间件集成异构数据库。
    2. 开放数据库互联标准
      实现异构数据源的数据集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原始数据的提取。从异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大多采用开放式数据库互联(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ODBC),ODBC 是一种用来在数据库系统之间存取数据的标准应用程序接口。
    3. 基于 XML 的数据交换标准
    4. 基于 JSON 的数据交换格式

    软件集成

    CORBA

    对象管理组织(Object Management Group,OMG)是 CORBA 规范的制定者,是由 800 多
    个信息系统供应商、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共同构成的国际组织,建立于 1989 年。0MG 在理论上
    和实践上促进了面向对象软件的发展。OMG 的目的则是为了将对象和分布式系统技术集成为一
    个可相互操作的统一结构,此结构既支持现有的平台也将支持未来的平台集成。以 CORBA 为
    基础,利用 JINI 技术,可以结合各类电子产品成为网络上的服务资源,使应用集成走向更广阔
    的应用领域,同时 Object Web 把 CORBA 的技术带入了 Internet 世界。CORBA 是 OMG 进行标
    准化分布式对象计算的基础。CORBA 自动匹配许多公共网络任务,例如对象登记、定位、激
    活、多路请求、组帧和错误控制、参数编排和反编排、操作分配等。

    COM

    为了实现与编程语言的无关性,将 COM 对象制作成二进制可执行代码,然后在二进制代码层使用这种标准接口的统一方式,为对象提供标准的互操作接口,并且由系统平台直接对 COM 对象的管理与使用提供支持。COM 具备了软件集成所需要的许多特征,包括面向对象、客户机/服务器、语言无关性、进程透明性和可重复性。

    DCOM 与 COM+

    DCOM 作为 COM 的扩展,不仅继承了 COM 优点,而且针对分布环境还提供了一些新的特性,如位置透明性、网络安全性、跨平台调用等。COM+为 COM 的新发展或 COM 更高层次上的应用,其底层结构仍然以 COM 为基础,几乎包容了 COM 的所有内容。

    .NET

    .NET 开发框架

    J2EE

    J2EE 架构是使用 Java 技术开发组织级应用的一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它是 Java 技术不断适应和促进组织级应用过程中的产物。

    应用集成

    应用集成或组织应用集成(EAI)是指将独立的软件应用连接起来,实现协同工作(SaaS、CRM、ERP)。对应用集成的技术要求大致有:

    1. 具有应用间的互操作性
    2. 具有分布式环境中应用的可移植性
    3. 具有系统中应用分布的透明性

    系统集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3 系统集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jt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