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红海行动》的票房在春节档的电影中华丽逆袭,但是这部主旋律下的首部现代化海军电影并没有打动到我。
故事情节完整但不生动,情节推动简单生硬。可以说从开场索马里海域解救人质,到之后接到任务赴伊维亚共和国执行撤侨任务,以及最后从恐怖分子的手中抢夺“黄饼”,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都是“任务驱动性”。因为是军人,所以必须要服从命令,执行任务,而“蛟龙突击队”的8位成员要做的就是完成任务。每一次的任务执行,不得不说都是一场盛大的视听轰炸,几个慢镜头的处理在我看来拖沓,反复,没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冲击,只能说技术处理的还是不错的。
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合乎逻辑,但仔细一想又觉得缺少一种情绪的调动。相比《战狼2》,《红海行动》淡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表现的是团队集体主义。然而,在任务执行的安排渲染上还是失败的。记得观看《战狼2》时平民被屠杀的镜头的确带动了自己的情绪,可是《红海行动》却没有做到。难道《红海行动》就没有感人的场面吗?有,只是在情节的安排上冲淡了这种情绪的酝酿。可以说《红海行动》的断臂残肢、血肉横飞的场面特别的真实,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真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可是解救人质邓梅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全片最为惨烈的,之后的抢夺“黄饼”看似为故事画上句点,但却突然将人的情绪拉回了平地,让观众觉得故事还要一个结尾。
不得不吐槽的是,结尾处的“中国南海”,真的是为主旋律而主旋律,太过牵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