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巴纳姆效应:似是而非的“真理”一无是处

巴纳姆效应:似是而非的“真理”一无是处

作者: 川行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7-30 18:53 被阅读0次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空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描述,而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巴纳姆效应”,又称“弗拉效应”

    启示:面对“看上去跟自己相关”观点和模糊不清的表述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对自己的判断慎之又慎。

    只有真正面对自己的方方面面,才能学会不轻易给自己贴上笼统的标签,有效地分辨出那些“性格描述”中哪些是与自己相关的,哪些是与自己无关的,哪些是模棱两可的,哪些是彰明较著的,从而认识真正的自己。

    心得:人是喜欢自欺欺人的,高估、低估都可能,但真实评价自己很难。为什么一段描述很多人都觉得共鸣?都觉得是在说自己。在于我们喜欢对号入座——先给自己一个结果,然后找符合的理由去自圆其说。模糊的描述可以供自己从各个角度佐证,说白了,我们只是喜欢那个结论,而不在意怎么得出的。基于此,我们不能把自己看作“理性人”,这个概念不存在。如果心智是一个画家,那他看待自我就像盲人摸象,每次只能看到腿、耳朵、尾巴等等局部,你若希望完整体现,就要有耐心把这些细节拼凑在一起,还要反复验证自己没有放错位置。人实在是太复杂了,自我认识就像在大浪淘金,这是个终身工作。那么怎么能相对客观呢?多听听身边人的评论,比较下共同点和不同点,你会发现你心中的自己和别人眼里的你是那么不同。想想“镜中我效应”吧。也许我们投射到外界的,只不过是个“分身”,而意识能七十二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纳姆效应:似是而非的“真理”一无是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lo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