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1、读周国平丰富的安静

111、读周国平丰富的安静

作者: 47ee4fd45a42 | 来源:发表于2020-11-10 13:23 被阅读0次

    幸福一词的意义过于含混,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为幸福,但不同的人所向往的境界又是多么不同。

    莫洛亚——人生五大问题

    幸福问题的讨论历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方面,关系到幸福的客观条件;另一是心理方面,关系到幸福的主观体验。

    热恋未必导致美满的婚姻,婚后的失望、争吵、厌倦、平淡、麻木几乎是常规,终身如恋人一样缱绻的夫妻毕竟只是幸运的例外。

    强烈的感情体验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心理结构,从而改变了他们与其他可能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犹如经过一次化合反应,他们都已经不是原来的元素,因而不可能再与别的元素发生相似的反应了。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次震撼心灵的爱情,而且只有少数人得此幸遇。

    幻想本是爱情不可或缺的因素。最热烈的爱情总是在两个最富于幻想的人之间发生。

    三种异性之间友谊的情形:一方面单恋而另一方容忍;一方或双方是过了恋爱年龄的老人;旧日的恋人转变为友人。

    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

    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

    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其余一切,只是死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是外在于灵魂有机生长过程的无机物。

    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够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

    职业和家庭——事业和爱情。

    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快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

    真正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和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窘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一个教训。

    一部基督教史就是没有信仰的人以维护信仰之名把有信仰的人当作邪教徒烧死的历史。

    回想起来,书在我的生活中并无此类戏剧性效果,它们的作用是日积月累的。

    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

    现代西方人最大的病痛来自基督教信仰的崩溃,使终有一死的生命失去了根基。在无神的荒原上,现代神学家们凭吊着也呼唤着上帝的亡灵,存在哲学家们诅咒也讴歌着人生的荒诞。

    罗素说,在现代世界中,爱的最危险的敌人是工作即美德的信念,急于在工作和财产生取得成功的贪欲。

    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现实中缺少或远离友人,所以把书当友人,从书中找安慰。也由于寂寞,没有纷繁人事的搅扰,所以把沉醉在书中,获得澄明的享受。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责任往往难于坚辞。

    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读书的。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等的可怕,在于等的人对于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对于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因而被迫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

    我们自幼及长,从做学生到毕业后的就业,定级,升迁等等,一生中不知要过多少关口,等候判决的滋味真没少尝。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悟性,就迟早会看淡浮世功名,不再把自己放在这个等候判决的位置上。

    我们一生都在等待自己也不知道的神秘,生活就在这等待中展开来并且获得了理由。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父亲活着时,总好像和死还隔着一道屏障。

    苦难者的体悟毕竟是有着完全不同分量的。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

    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

    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

    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的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时间就是熵的归零,宇宙爆炸,能量递减。之于个人,就是细胞的新陈代谢,发育,衰老。

    记忆中的甜美,终不复再现。幼时专注,那一滴蜂蜜就是全世界最美的,倾其所有。长大后我们杂念太多,电影再不复之前的吸引力。所以美好都在记忆里,我们是没办法再复制的。

    与时光一起消逝的,是我们当年的整个心灵世界。

    逝去的年华,我们最珍贵的童年和青春岁月,我们必定以某种方式把它们保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了。我们遗忘了藏宝的地点,但必定有这么一个地方,否则我们不会这样苦苦地追寻。

    摆脱时间有三种方式:活在记忆中,把过去永恒化;活在当下的激情,把现在永恒化;活在期待中,把未来永恒化。然而,想象中的永恒并不能阻止事实上的时光流逝,回忆是忧伤的,期待是迷惘的,当下的激情混合着狂喜和绝望。

    谁能生活在时间之外,真正拥有永恒呢?孩子和上帝。孩子不在乎时光流逝。在孩子眼里,岁月是无穷无尽的。童年之所以令人怀念,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曾经一度拥有永恒。

    我们终将失去童年。

    从那以后,我所知道的唯一的永恒便是我死后时间的无限绵延,我的永恒的不存在。

    爱名声之心在青少年身上值得提倡,尚可激励他们上进,对于成年人就不适合了。

    人们常把叔本华和尼采并列为蔑视女人的典型。

    不要试图到婚姻中去寻找天堂,天堂中有什么我不知道,没有什么我们却很清楚——恰恰没有婚姻!

    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我何尝不知道,在宇宙的生成变化中,我只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存在,我存在与否完全无足轻重。面对无穷,我确实等于零。然而,我可以用同样的道理回敬这个傲慢的宇宙:倘若我不存在,你对我来说岂不也等于零?倘若没有人类及众多自我的存在,宇宙的永恒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而每一个自我一旦存在,便不能不从自身出发估量一切,正是这估量的总和使本无意义的宇宙获得了意义。

    我是喜欢独处的,不觉得寂寞。我有许多事可做:读书,写作,回忆,遐想,沉思等等。做着这些事的时候,我相当投入,乐在其中,内心很充实。独处并不意味着和自己在一起。在我潜心读书和写作时,我很可能是和想象中的作者或读者在一起。

    有这样一种时候,我翻开书,又合上,拿起笔,又放下,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觉得心中弥漫着一种空虚怅惘之感。这是无聊袭来的时候。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而直接面对自己时,便会感到无聊。

    我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1、读周国平丰富的安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lt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