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小女孩千寻,是家里的独生女,像大多数衣食无忧的孩子一样,任性而娇纵,直到那一天,她才彻底被改变。
那天,千寻与爸爸妈妈一起开车从都市搬家去乡下。在路上,他们误入了汤婆婆的“油屋”,爸爸妈妈因为偷吃了那里的食物变成了猪。
而千寻呢,因为得到了白龙以及油屋里其他人的指点和帮助,还有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成功的保全了自己,还救出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电影的开始,千寻怀抱一大束花,却并不开心,皱着一张苦瓜脸,两眼无神、百无聊赖的躺在沙发上;而在结局,千寻却显得神采奕奕,露出了充满魅力的、豁然开朗的表情。
这个故事,就是宫崎骏的代表作《千与千寻》的主要内容。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殿堂级作品,曾同时获得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等30多项大奖;征服了全世界近50个国家的观众。保持票房冠军19年,创造了日本影史神话。
它是宫崎骏献给孩子们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用自身的说服力向大众表明:语言就是意志,就是自我,就是力量。
另外,从这部动画片里,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到作者对贪婪自私的讽刺,看到独立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部电影传达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和关系的这样一种认知:生命力的发掘来源于与社会的沟通,互助和关爱是打破孤独、寻回自我的钥匙。
而《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则真诚讲述创作《千与千寻》的全过程。从概念草图、美术设定到成稿,尽展大师创作理念和制作革新。
本书分为宫崎骏概念草图集、美术草图·背景·角色设定、CG数字影像解说和完整版电影台本四大部分。
近600张图片,海量文字资料,描述了传统赛璐珞动画风格的数码动画影片的制作方式,尽展宫崎骏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
最后一部分还特别收录电影完整版台本,电影细节全景展示,逐一揭露观影彩蛋。
宫崎骏直言:“我想做的,就是这样的电影。”
通过这本书,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宫崎骏的创作模式:
他的电影并非从剧本出发,而是从一张或几张概念画出发,从而延伸出整个故事整部作品。
比如《千与千寻官方艺术设定集》收录的概念草图,那躺在车中无精打采的小女孩,那些长得像青蛙的男员工、长得像蛞蝓的女员工,那层次分明、金碧辉煌的油屋等等,便是整部《千与千寻》的雏形。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宫崎骏以及他的创作团队,在创作一部作品时,十分注重细节的处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作品的精益求精。
比如:
汤婆婆的油屋的设计,既要有美感,还不能和普通的房子雷同,所以,就用整体的色调表现和区分。还有千寻一家走过的路,在画面上也有只观的展示——从现代化的大马路到旧式的石板路一目了然。
再比如:
剧中无脸男,也是触动观众的一个角色,但其实一开始的草图,他其实穿着华丽的衣裳的。还有钱婆婆的人物形象设计,也是经过了一番思量,后来才决定设计的和汤婆婆长得一模一样。
另外,剧中也有一些特别经典的句子,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比如: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
人们常常会欺骗你,是为了让你明白,有时候,你唯一应该相信的人就是你自己。
你不会遇到第二个我、友情也好、爱情也罢;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我也能拥有美丽的记忆。
人生是一辆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可悲的是,很多人连最后的道别,都没给到对方最基本的尊重。
个人感觉:这本书,远比《千与千寻》更使人觉得震撼。我们不仅看见了一部好的作品,还看见了这部好作品的诞生过程以及创作理念,实属难得,值得收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