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城市经历的一幕幕太扎心了。
滴,好久未联系的同学闪来一张照片,我打开只留意容颜是否有变,看见一张胸卡,背后是高楼(其实也不算高,因为大城市比他高又有特色的建筑多的是),清楚他可能在参会。就发出疑问,参什么会?联合国毒罪办。听了这句话我又打开刚才照片,重新审视背景,才发现后面理事国各国国旗。这个细节不只是暴露我粗心,而是思维未启动,不善于根据信息挖掘背后的东西,缺乏联想、想象力。我发了个唏嘘的图,那是意味着对他的赞扬。既然是各国一块办案,能沟通第一要务。“你们工作语言是哪种?”“德语,也可以是英语。”“你用哪种语言?”“英语。”哇塞,作为一个工科出身的人,又脱离英语学习几十年,竟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隔着屏幕我都感觉自惭形秽,作为靠英语教书谋生的我英语是一塌糊涂,除了还能应付没有英语基础,习惯不好又没人监管的留守儿童外,别的啥也干不了。曾经自己嫌弃工作不理想,看着别人辞职,自己心里也有过波澜,发现自己除了会教书还真是啥也不会,就这样坚持到今天,应该会继续到明天。短短的几句wechat深深刺痛着我。英语全球化的时代,我该何去何从?
任何人的优秀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心里的暗示在我内心激流涌荡,崔我奋进。怀揣激情在南京汇文中学课堂观察,上课的是两个青年教师,教材均是牛津译林版。她们不管学科知识还是综合素养,都在鞭策我这个后进生不得不前进,“后生可畏!外面世界能人真多!井底之蛙终于知道自己坐标中的位置了。”前几天写的那篇文章中,我说到如果把我放到南京,我是不是能存活下去。今天看来应该是没我的一席之地(水平差距不是大,而是太大)。
下午自由活动别人都结伴去各个旅游景区,我决定放弃,重新整理自己思绪,梳理上午收获。没有批判只有学习。
听说课,综合技能模块,内容:怎样做水果沙拉。她从目标的预设到围绕目标开展的各种活动再到后目标的达成,层层递进,有引导,有展示,有评价,有过度,所有一切都在情景中进行和完成去,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目标定位较准确齐全,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部分续写用词到位,行为主题定位学生,行为动词清晰采用learn,improve,increase;行为条件at the end of the lesson,in daily life;行为程度这方面叙写有欠缺,多少学生会用英语介绍和讨论how to make DIY jobs.
导入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水果过渡到学生喜欢的水果,做沙拉需要选用什么水果和工具,生活场景再现课堂,导入新课。
问题提出丰富多彩,有效,利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处思考,比如what fruits tools do you choose?学生回答完以后,老师要追问一句Why?学生课堂上一位解说一位动手制作沙拉,展示完,老师又会让学生留步share their feelings.这是随机问题,学生要随机生成答案,增强学生应变能力。why do you like DIY?why is diy more and more popular?学生答案千姿百态,挖掘学生潜能。
课堂评价贯穿始终,语言丰富多彩,而不是good,better等无任何价值的空洞语言。就学生答案本身,教师给予点评,好,好到什么地方,不合适,什么地方需要商讨。
学习和现实联系一起,万圣节快要来了,万圣节最典型特征就是南瓜灯,如何制作南瓜灯?教师先铺垫,然后学生自己根据图描述过程,最后生成miniwriting。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比如家庭作业,让学生制作个DIY视频,用英语解读流程。借助高科技产品,是学生喜欢的,完成作业应该会有兴趣。
我的同学,曾经的我们是一起出发的,他在奔跑,我却迷失了方向。她们,一批偶然谋面和未谋面的年轻人,她们没有舒适的环境,只能奔跑,而我曾安逸舒适忘记了一切。不管他,还是她们,都成为我人生前进的灯塔。为能有一天我们还能搭上话,keep mov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