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带儿子去上乐高课的路上,儿子说:“妈妈我很聪明,对不对?”,我一惊,问到:“谁说你很聪明了?”,他自豪地说:“我总是比别的小朋友拼的好,我拼的是最好的!”,我在想,肯定是老师在什么时候这样夸他了,赶紧在想怎么纠正这个评价,他又接着说:“妈妈,我这么聪明,你一定很喜欢我对不对?”,这下我更吃惊了,愣了一下,赶紧说:”即使你不聪明,我也喜欢你啊!“,他偏着脑袋问:“为什么呀?”,我停下来认真的对他说:“因为你是我儿子,纵使别的小朋友都比你聪明,我也喜欢你”,看着他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忧心忡忡。
一次小小的对话接连给了我两个冲击,第一个冲击是,一个四岁多的小孩子喜欢上了聪明这个评价,并引以为傲。第二个冲击更让我忧心,一个四岁多的小孩子,自然的把自己聪明和被喜欢画上等号。
我一直在想这第二个问题,
虽然这让我很触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不是个例。我们常常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小孩子在小时候,如果哭了,大人会说,别哭了,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如果他很调皮,大人又会说,乖一点,不乖的话,我就不喜欢你了。孩子的视野被灌输了这样一种理念,我要做的好,才会被大人习惯。
同样一群孩子,有的孩子聪明伶利,有的孩子乖巧可爱,对这样的孩子,大人总是不自觉的多关注他,表露出喜爱。
等上学了,学习好的孩子也总是更得老师的偏爱。
长大了,我们会因为毕业于名校而被尊重,在五百强公司工作而被追捧。因为多才多艺而被喜爱。
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因为我们或天然或习得的优点而受到关注,受到优待,被喜爱,被爱。而在这样的价值影响下,我们的行为也在迎合和靠拢这个规则。
小孩子害怕大人会因为他不乖,而不喜欢他,所以努力的对大人察言观色,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乖巧懂事,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喜欢,拼命提高成绩去取得关注。成年人为了得到大众的喜爱,而追求学历,公司的光环,又或者拼命的学习这学那。而另一面,没有被关注的,没有被喜欢的,则会觉的被社会否定,不被社会接纳,怀疑自己,自暴自弃。
但是我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我做的好,才会被喜欢呢?难道你喜欢我不是因为我是我,我和别人不一样吗?
我不乖,我调皮,但同时我也有活力,有乐趣,我学习不好,但我可能在踢球上有天赋,我幽默,乐观对大家都很友好。我不是清北,海龟,但我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家庭负责任,难道我就不该被喜欢吗?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色,我们会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和交往,而产生情感,喜欢还是讨厌,不在于我有多优秀,而在于我们之间的相处付出和感受。要相信,你不优秀,也值得被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