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407807/1c7b59de6ae3f86e.jpg)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接受的信息和广告都处于超载状态,在多如牛毛的信息轰炸面前,如何才能使你的产品宣传脱颖而出实现一夜爆红?看完《引爆点》,你会发现运用好特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环境威力法则这三招,实现产品的病毒式传播并不是件难事。
一、特别人物法则。
凯文凯莉在《必然》中说过:“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产品的流行并不是全体国民一下子都同时知道,而总是先为我们身边的三类人所知,分别是内行、联络员、推销员。内行是“专家”,他们是第一批识货的人,为创新最早买单,一般是这个产品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的推荐具有权威性,推荐率极高,比如佳洁士牙膏广告中的牙防组专家。联络员是“大喇叭”,他们是第二批推广的人,处于人脉关系网络的节点,他们热爱社交,有很多朋友,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他,只要一发声就能影响更多的人,从而让我们的产品呈几何量级的放大,比如罗永浩就是这样的人,他拥有百万粉丝,几乎一呼百应。除了内行和联络员外,要想引发全民流行,光靠一个人的社交圈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推销员的传播。推销员是“活百度”,他们的说服力和影响力都很强,能够轻易影响同事、朋友甚至老妈等,他们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推销给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一旦他成功感染了圈子里的另外一些人,就很有可能迅速在那个小圈子里形成新的流行,这个连锁反应一直持续下去就会引爆全国,形成流行潮。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人宛如“百度”,每当要买什么东西、找不到吃饭的地点,或是获得什么八卦信息,他们总会给到我们满意的答复。以上这三类人中,内行在信息潮流中影响最大,他们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他们所做的事是在信息洪流中给大众筛选内容,过滤垃圾,以专业人士的眼光为大众节省盲目寻找的时间,这种人在信息繁杂的科技社会中起到引领作用,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樊登就能带动出版印刷业的成长,一本书经过他讲述后,就会有更多人购买。
二、附着力法则。
也就是说用说人话的方式做广告。人的本能不仅更能接受视觉化的东西,人的本能也是懒于思考的,所以人们更愿意去做那些可操作的行动,如果广告传播如果具有可视化、具象化、可操作化这三个特征,人们就更容易记住,并且更愿意传播。书中有个例子,比如如果在2010年要卖出一款新出的大容量MP3,我们会怎么说?8G存储、轻薄小巧、乐享生活,其实这么说只是刺激了人脑中的理性部分,因为它是数据的——8G存储,是抽象的——轻薄小巧,是概念的——乐享生活,然而大脑却记不住这些,大脑的本能是由我们的爬行脑所控制,爬行脑只能记住视觉化、具象化、可操作化的东西,这就是能刺激我们本能的三个要素。那么苹果IPOD是怎么做的呢?“将一千首音乐装进你的口袋”,1000首音乐更具体,装进你的口袋又能显现它的轻薄,想象轻松惬意听歌的样子,这就是视觉化、可操作化。
三、环境威力法则。
也就是从众心理,俗话说随大流。一个地方被扔了垃圾,不久这里就会堆满垃圾,这就是破窗理论。流行也一样,都是从一个不起眼的改变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的纽约,一年要发生2000起谋杀案,纽约地铁更是地狱般的重灾区,为了降低地铁内的犯罪率,新上任的地铁总监把大部分的警力都用在了清洗涂鸦和严查逃票,效果是立竿见影,数年之后,犯罪率下降了75%,这些不起眼的的涂鸦和逃票现象正是那扇破窗,也可称之为引爆点。环境会影响我们的传播,而传播人群的规模会影响传播效率,这就是150神奇数字的影响。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通道容量,每个人的大脑能够处理和记忆的信息是有限的,稳定处理的人际关系是150人,一旦突破,大家交流达成一致的效率就会低了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原始部落几乎都有一个相同人数的规模,那就是150人左右。所以如果想在一个圈子里引爆流行,这个圈子的人数不超过150人,然后再通过这个圈子影响另一个圈子,最后引发全面流行,这就是社区网络的流行。
总结起来,要想引发一个流行,有三个因素:第一有特别人物的参与,传播的过程中要有内行发布权威消息,影响他人,有意见领袖,也就是人脉节点去推广产品,过程中有热情的粉丝,不断愿意介绍好产品的推销员帮着把有附着力的产品介绍给别人。第二是会说人话的广告,而在传播的过程中,信息应该是具象的、可视的、可操作的,才容易引发几何级的增长、才能创造突然的全面的爆发。第三是再创造一个随大流的小众环境,传播过程中,环境会对人的传播行为产生微妙的影响,结果会导致很大影响,所以一方面要利用恰当的时间、地点去传播,另一方面自己要主动控制传播的条件,从150人的小群体开始传播,才能更好引发流行。
所以流行并不神秘,找对了方法制造流行是完全可行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407807/b0130a4b8ae71b8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