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家长对我说:“老师,我孩子在家不爱写作业,我们拿他没办法,自己文化水平有限,也不能很好的辅导孩子,因此很焦虑……” 今天我便和大家谈谈父母应该如何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问题,其实辅导作业跟父母的文化水平高低没太大关系,关键在于方法,只要能在对待孩子家庭作业的事情上注意以下几点,也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一、问,是交流的开始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低学段儿童,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责任感”,更意识不到做作业是义务。因此,有些孩子回到家里不善于利用时间,总爱贪玩,有时把作业忘得一干二净,也有的即使做也是敷衍了事。这时就需要家长提醒,甚至需要家长放下手中的事坐下来陪孩子,使孩子逐渐养成每天按时完成功课的好习惯,从而使其快速、正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旦习惯养成了,父母也就可以轻松了。总之,习惯是学习的根底!其实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不难,首先需要父母坚持经常过问,孩子就会慢慢地重视自己的家庭作业,其实看似平常的问,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论怎么忙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视,从而使孩子对于自己的学习也会更加重视起来。
二、读,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很多时候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时,不会很好地去思考问题,而是急切地去问父母,以求得帮助。这时父母不要轻易给予帮助,如果稍遇困难就给予帮助,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甚至会养成他弄虚作假欺骗父母老师的习惯,这种“帮助”等于妨碍了孩子的思维的发展。其实这时,父母应该提醒孩子,去好好的把题目读一读,因为理解题意是进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会解决问题,而是不理解题意。(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的时候,题目中常常会有很多字不认识,如果这时要求他们去解决问题那肯定是比较难的,因此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去读懂题意。)小小的一个方法,每个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不管你的文化水平怎么样,都请不要放弃这种事半功倍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孩子的数学思维被限定,学到的知识是被父母灌输进的,作业本上是全对的可是同样的题目再出来还是不会做的后果。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最重要的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引,是承前启后的关键
当孩子在读完题目后还是做不出作业时,父母应采用启发的方式,帮助他回想一下,问孩子在学校类似的作业是怎样做的?和本题有什么相同之处?而不是马上提醒怎样解答习题。有时父母的帮助,可以采用简单的鼓励方式,例如:“想一想,我相信你自己会做出来的。”或者说: “你解答这道题开始是正确的,你再好好思考下”等等。创造这种“成功的预感” 是父母培养孩子在学习上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好方法。
四、查,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应该加强督促和检查,不要放任自流,要坚持让孩子先做作业后去玩的原则。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养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孩子作业完成后,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错误,自己去修改。父母应明确:完成家庭作业不仅是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但是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查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一年级的孩子,更多要父母先帮助检查,而不能要求他们自己查,在父母查的方法引导下,随着知识的增长,慢慢的他们自己就学会了检查的方法,那时父母就可以放手要求他们自己检查,并让孩子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这样易于孩子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不致于重犯。
五、度,是愉悦学习的关键
当遇到孩子真的不能学以致用时,父母也不能直接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告诉孩子答案,从而扼杀孩子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五年级的学生做课外题不会做时,请教别人,解题的过程竟然用了初中二年级的两元一次分式方程,这跟她的知识水平是不相符的,她也不能真正掌握,就算解答对了,也没什么意义的。)所以在遇到这样情况下,父母最好不要直接给答案,应该鼓励孩孑大胆地留着作业去问老师,但不要凶狠狠地对孩子说“问问老师去!”这样会给孩子造成恐惧感,孩子要及时鼓励,哪怕他有一次主动的去问老师了,也要及时地表扬,让孩子体验敢问的乐趣。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态,间接影响孩子思维的开展,因此在辅导过程中多鼓励少责骂。
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是一件非常辛苦而又重要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保持耐心,注重自己方法,尽量少“事倍功半”,多“事半功倍”,这两种方法只在一念之间。
浅谈父母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中的问、读、引、查、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