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有点像修行者练气,我总是在写到三千字之后,就会感觉到气数已尽,只好停下来,养精蓄锐。
我说的养精蓄锐就是读书,如果我正在写第一人称的故事,就去读那些第一人称写的故事,最好是相似的内容,读着读着,竟然会豁然开朗,而且会不断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
这或许可以叫做“对比读书”,有关情节,结构,人物,对话,场景可以看出高手的功夫和水平,而我也会发现,每次卡文是卡在哪里?卡文处就是薄弱处。
昨天和一位笔友聊天,她说:“我真是服了自己,每次想着写出一只老虎,最后只是写出一只病猫。”
我说:“你至少在轮廓上没有跑太偏,它们至少都属于猫科动物,我每次想着写一只老虎,写出的却是长颈鹿,或者就是个四不像,有时长颈鹿还会把我带到非洲大草原上去,使我忘记了初衷的想法。”
笔友没回复,我继续唠叨:“只要有文章上榜,我就会感到诸多目光,像探照灯般齐唰唰射过来,照得我满脸通红芒刺在身,于是,越写越不敢写了,怕丢人现眼,怕沦为笑谈。“
对我来说,缓解脸红的唯一途径,是赶紧扑过去修改,这一改才发现,文学气息不够,使用的语言很像地摊上的故事会,高潮没推上去,细节铺了一地,主次不分。
你的写作体会如何,是否和我一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