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君
一位志工的儿子,25岁左右,未婚,父亲前几年因癌症过世,母亲说他性格内向、腼腆,不喜欢和人打交道。
母亲希望可以改变儿子的性格,能主动和外人接触。
如果情绪不好,到单位,对同事的态度,估计也不好。
观察手记:
W君前几天因为工作需要,临时到单位支援,刚好就近有疫情发生,被隔离了一个晚上,这个事情导致他情绪波动很大。后来又要求回去上班,这让他情绪更大。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W君虽然性格内向,但是内在冲突比较强烈,心理素质有待提高。因为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更多的情绪会表露在家人身上。
在和W君母亲的沟通中,她有过度关注儿子的表现,因为家里只有她们两人,她现在返聘工作,为儿子买房,都是为儿子的长远打算。
到过W君家几次,他有日式宅男的风格,房间陈设非常干净整洁,说明他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母亲的交流中,也能感受到W君是一个规则意识很强的人。
W君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母亲说之前没深入交流,都不知道儿子还有这些爱好。
建议:
成年子女的互动,在言语上转暗为明,在情感上转明为暗。
因为大多数成年人不喜欢被说教,不喜欢听唠叨。所以在沟通上,可以在孩子情绪较好时,直接说出期待、建议,而不是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希望他有所转变。
在情感上转明为暗,不用让他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他,亲子之间需要比较明确的界限,有些事情需要彼此商量,有些事情需要他自己做决定,或者鼓励他做决定。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把时间拉长,寻求长久且稳固的转变,而不是“一针见效”。多发现他的优点,多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为他搭建社交的平台,鼓励他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做进一步钻研。
内向者的社交,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如果一下子让他进入陌生的环境,会引发强烈的阻抗反应。当他慢慢愿意打开自己的时候,可以尝试暴露疗法,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的暴露疗法,可以让他更看清自己的问题。
另外作为家长,也要认识到内向并不是坏事,内向有它独特的优势。当拿掉对内向的焦虑,就可以更舒服的陪伴在成年子女身边。
二,A君
爱人同事的先生,在一家单位的实验室工作,属于技术人员。他爱人说他不爱交际,为人孝顺,钱守的很牢。
和他的经历可能有关系,对金钱非常没有安全感。
在一次下班的路上,我和爱人同事询问了A君的情况,一个人的个性和习惯,和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后天的工作环境,也会强化或弱化这些特征。A君现在是一名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直接联系的同事只有一人,且是男同事,所以在工作中不需要太多的人际沟通。这种环境,就强化了他的性格。
A君和他爱人,本身就是很好的结合,他爱人为人热情、开朗,社交能力强。只要在生活中做到相互尊重,在家庭重要决策中,多征询对方的意见,就能很好的相处。
成年人,性格习惯很难去改变,但是会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成年人的陪伴中,最重要的是为他们创设一个安全、舒服、支持的环境,事来的时候,有人商量、帮忙;没事的时候,不会受到无谓的干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