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了一起愤怒的“投诉”,当事人是Top 10本科毕业,高考省100名左右,毕业后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了一家方向对口的创业型公司(说是不想去大厂内卷),从事码农工作,毕业起薪一万七八,年底约2-3个月,工作氛围不错,加班也不多,当时一起入职该公司的还有几名本科同班同学,他们薪资一致,一年后,大家均被统一加薪20%,达到20k左右,由于公司业务发展,人手不够,当事人被派去当面试官,经常面试新人,但经常和我反馈人选质量不高,笔试情况并不理想,但是最近他发现,公司给同班同学(出国读硕士毕业回来)开了28k的校招offer,又在网络上看到匿名爆料薪资,有个双非本科,海外硕士(被他面过)的被开了26k的offer。当事人作为一个背景优异+技术扎实+工作靠谱的人,心理上无法接受如此大的薪资差距,导致心态失衡,有种冲动想找领导聊聊,但不知如何开口,故来向我咨询。
有趣的是,在半年前,我就主动和他提过,觉得他薪资偏低这件事,但是当时的他不以为意,对现状十分满足,认为公司不太加班,每天有零食水果,直属领导能力很强,对自己也很好,工作内容是自己喜欢的,整体还是非常满意的。我当时就提过以他的院校背景,计算机专业硕士如果从事类似的高端技术岗位,起薪可以达到28k平均,但是他一笑而过,觉得大厂都卷的厉害,不如当下的这个选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多此一举,当时也就闭口不谈了。
没想到倒挂来的那么快,那么猛烈。
我自己也被倒挂过,我也是985本科毕业,毕业起薪税前8k,入职后开始从事校园招聘,公司给下一届本科学弟学妹的起薪是11k,硕士13k,另加一万元签字费(我们这届没有)。而且不仅薪资倒挂,我们还得熬夜加班拼命伺候下一届学弟学妹,因为公司为了招聘,要求一定要打造令人惊喜的面试体验感,所以我们就通宵加班给他们挨个准备惊喜。加班加到脸色蜡黄,有时候还忙得吃不上饭,心态也是稀碎的。可是我又听说,我们这一届的管培生起薪,已经倒挂了很多在职多年的老员工,在很多三四线子公司里面,带教的薪资比管培低的情况比比皆是。
也就是说,薪资的倒挂,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是高端人才争夺+通货膨胀之下的必然趋势。按照盲推,职场上应该有相当多的人经历过薪资倒挂,有些人把苦水咽在了肚子里,而有些人气不过会选择跳槽,不管选择哪条路,都有混得好和混得不好的人,有些人留在公司里,薪资一直涨不上去,但有极少数人,也会因为突出的工作贡献以及企业忠诚度而被破格提升,跳槽出去的人,有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变现,拿到了可观的薪资,但也有些人,跳来跳去也涨的不多,反而把简历糟蹋的无人垂青。
说来说去,谈薪还是一种博弈,就好像拔河,你不使劲,就会被别人牵着走,等到触碰到你的底线再往回拉,已经来不及了,之前吃的亏,都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时间来弥补的。
按照当事人这个情况,他的价值就很明显的被低估了,这也是为什么公司会主动给他加薪20%的原因,因为就算加了,他的薪资也低于他的价值,资本家还是赚的,而他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就是进退两难,如果选择去跟公司谈,一旦谈判破裂,公司出于自保就会立刻找人替代他,但是如果出去找工作,新公司一看他的薪酬流水(近12个月),大部分都还是一万七八,那么就算给他涨了20-30%,也就最多给到22-23k左右,最终就是薪资没涨多少,简历上还落得一个跳槽频繁的评价。非常吃亏。
所以我问他,你的心理预期是什么,他说我觉得明年至少要加到跟同班同学一样的价位(28k),但他又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明年就算普调,也不会有这么多。单人大幅度调薪的话,又拿不出什么理由。
我告诉他,你如果今年去争取明年的涨薪,你的领导大概率是会给你口头画饼的,俗称承诺,但是口头的承诺(哪怕已经落实到微信记录),只要不是当下生效的,后续出问题的概率是很高的,比如承诺给你加薪的领导离职了,又或者新换了一个人力总很强势,又或者公司出了新的薪酬政策限制了加薪对象(比如去年加过薪的今年不可以再加之类的),都会使这个承诺随时失效,所以如果你去跟你的领导谈,核心就是当下能涨多少,如果当下不能调整,不如不谈,因为谈了也白谈,谈的领导心里不舒服,还拿不到钱。而且你的领导一定会兼顾跟你同期入职的几个人,因为哪怕你的薪资比他们只高50块,都会造成他们心里不平衡而离职。所以你一个人谈完,你们几个人大概率是一起加薪的。
当事人说,对,是这样,那么明年再谈,但是他又觉得,明年给到28k的希望其实是极其渺茫的。确实如此,所以我给他指的另一条路是,提前铺好后路。明年加薪谈判是否能成功,其实关键在于他的手上是否有外部的offer,如果没有的话,公司占据的主动权就很大,pua空间也很大,领导可以打感情牌,可以使用道德压制(比如你负责的这部分内容只有你会,其他人一时半会接不过来,你拍拍屁股走了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之类的)等等,其实最有可能的是,公司主动给你加薪,但是加的不多,搞得你又领了领导的情面,不好意思提离职,然后又不满意薪资,心里难受。
老员工涨薪总是慢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觉得三年一跳比较合适,很久之前干地产猎头的时候就写过朋友圈小文章,说的是两位候选人,都拿到了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职位的offer,但是他们拿到的薪资却大相径庭,他们都是在老公司呆了7年没跳槽的人,内部都多次晋升,而且都是从经理到副总经理。可是他们的薪资差距,是6万和2万4的差别。跳槽开出的offer,是6w平薪,以及4.5w(公司能接受的最大涨幅)。可见,虽然市场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可以缩小gap,可是并不能完全拉平,所以职场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能是大数据上的相对公平,我也见过一些能力简历都一般的人,但是特别会为自己争取,擅长包装自己,以及谈判,这样的人普遍offer薪资是高一些的(不擅长谈判的人可以寻求猎头的帮助)。
还有一个人,在公司呆了十几年,能力出众,按照市场价位,薪资早就在6-8w了,可是他由于内部调薪缓慢(虽然次数多但是金额小),到头来最高也只有3.8w,直到外部公司给他开了6w的offer,原公司才立刻开出7w来挽留,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因为他认为他的多次晋升有赖于老领导的赏识,他觉得他不能忘恩负义,弃领导而去。
大部分跳槽的人,内心都会期望至少30%的涨幅,但是实际情况而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那么多,很多人的跳槽是被迫的,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部门裁撤,导致不得不离职,这种情况下,职业经理人的处境是很被动的,他必须要至少接一个外部offer,才能保证自己之后有稳定收入,这种情况下,公司之间心照不宣,都会互相打听offer金额,比如你给了30k,我就给31k,这样,即使这个候选人值35k,公司也很少直接给35k,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比竞争对手高1k,你就会来入职(假设公司平台吸引力类似的情况下)。但是如果你这个人价值没有31k,那么公司是宁可放弃你,也不会出31k的,公司会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候选人。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跳槽涨薪的最大值受限于你起始的薪资水平(因为涨幅比例会被控制),但是具体涨薪的真实幅度,是源自于面试评估(价值评估)和谈判博弈,两个方面。能拿满最大涨幅的人一般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能力优秀,获得的面试评价高,2、公司急缺人,不得不快速offer,以及高薪抢人,3、公司没有其他类似的备胎,否则公司就会从中选取一个报价最低的候选人优先offer。
所以博弈的局势是复杂的,有时候你以为你是在跟公司进行一个双边谈判,但是公司视角其实往往是在进行多边谈判的,所以了解公司的立场和定位有助于你了解自己可以开价的强势程度。这部分背景信息候选人往往是缺失的。猎头可以获取更一线的信息,敏锐的了解到双边的强势程度,然后决定去跟哪边进行谈判,但是我也收到过很多候选人的抱怨,觉得猎头无能,搞不定hr,争取不了薪资,只会无脑压制候选人。所以还是要选对合适的猎头比较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