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眼见未必为实,别急着下结论。

眼见未必为实,别急着下结论。

作者: 玛丽的育儿践行之路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22:16 被阅读0次

有一段这样的视频,在医院里有个男医生站在病床前正好看见一只苍蝇,飞来飞去的很讨厌,所以电击的那个东西一挥,苍蝇死了,他凑过去一看,说了一句:终于死了。没想到这个时候病人家属正好进来看到这一幕,一脸错愕。

还有一段类似被误会的视频,一个牵着狗的人不小心把食物掉地上,捡起来的一瞬间却被误以为是把狗便便捡起来放在了嘴里。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然而,这两段视频足以证明眼见未必为实。因为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故事发生的一个片段,而非全部。如果因为某个片段就下结论,往往会引起误解。

相信我们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况下,急于对别人做过评判,也曾被别人评判过,而急于评判的结论往往会导致彼此之间的误会,进而造成沟通障碍。

记得在原来单位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异常导致颈椎越来越不舒服。有一次和领导开会的时候,他中间接了个电话,趁他接电话的时候我由于颈椎异常难受就在桌子上趴了一小会。等领导接完电话我立马坐正开会。然而,领导事后找我谈话说我趴在桌子上是对他的不尊重。这样的评判让我感受到极其委屈。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也常常会对孩子的行为急于做出评判。比如,早上有个小朋友的奶奶吃药,孩子问奶奶:你怎么总是吃药啊?奶奶说:我肠胃不好。孩子想了一下说:那好,下次我给你弄一盆药吃。当妈妈听到孩子这样对奶奶说话,非常愤怒,觉得这个孩子太不友善了,正想要好好批评教育下孩子,却听到孩子说:这样你(的病)一天就好了。妈妈感慨,幸亏没有急于评判误解孩子。

当我们看到或听到一件事,需要带着觉知,不要以自己先入为主或以偏概全的限制,急于评判别人。

看到任何事情,多想想这样的情况会有什么可能的因素所致,或者再等等再看看,多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并学着用客观的语言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而不轻易用评判的语言。

相关文章

  • 眼见未必为实,别急着下结论。

    有一段这样的视频,在医院里有个男医生站在病床前正好看见一只苍蝇,飞来飞去的很讨厌,所以电击的那个东西一挥,苍蝇死了...

  • 不要被眼睛所见迷惑了

    文(松子)眼见未必为实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是,我认为眼见也未必为实。请不要只用...

  • 眼见未必为实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眼见真的为实吗?未必。 其一,亲眼所见,可能只是事实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而非全局,甚至...

  • 眼见未必为实

    生活可能像一袭华美的袍,只是细细一看,上面却爬满了虱子。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浪漫美好。就像沈从文...

  • 眼见未必为实

    卓雅的故事 原创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孔子周游列国,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曾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

  • 眼见未必为实

    在这个朋友圈满天飞的时代,我们看到的都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东西,今天晒个美食,明天晒个出游,后天秀个身材。 于是你就开...

  • 眼见未必为实

    我最拿手的汤要数酸辣粉皮汤了。 选上好的绿豆粉皮,小木耳少许放入开水中滚熟,切上一个西红柿,勾上粉芡,撒些姜末、葱...

  • 眼见未必为“实”

    平时人们总认为:“亲眼见的”、“亲耳听的”、“亲口说的”,说的会有是是非非,听的也有真真假假,只有看的才是最真实的...

  • 眼见未必为实

    何漩 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听来的可能要想一想,是真的吗?而亲眼所见,就很少有怀疑,眼见为实嘛!苏东坡在《石钟山记》中...

  • 眼见未必为实

    今天逛超市看到了令人气愤的一幕。 一个两三岁的小孩自己拿着荔枝在专注地剥着吃,荔枝皮胡乱丢了一地。环顾四周竟没有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眼见未必为实,别急着下结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ze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