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团体动力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代表人物——勒温教授。
勒温教授通过研究发现:
群体不是人们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部分的状态发生变化。
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和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有所不同。
团队决定比单独做出的决定对团队中的个人有较为持久的影响,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比直接去改变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效果更好。
反之,只要团体的价值观不发生变化,个体就会更加强烈的抵制外来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就不容易发生变化。
个体是通过获取新的知识来形成新行为的。但在团体中,通过团体成员间的对话与互动,个体的行为经验会使个体产生顿悟。顿悟经由碰撞(Encounter),变成个人与团体共同的成长经验。
那么勒温教授的研究成果对于培训有什么影响呢?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训师要建立一种意识,即培训时,我面对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几十个各自为战的个体。只有将学员当成一个团队来进行教学,才有机会发挥团队的力量,产生群体智慧升级之后的创新学习成果。
其次,培训师要建立一种学员团队相互促进行为改善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愿意为团队贡献智慧,每个人都接纳其他人给自己的建议,每个人都能在团队研讨中起到不同的作用,这样的团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内容的滋养,才能持续完善和跃迁。
最后,培训师的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讲授和控制转向促进团队共创、合作、创新,让学员群体“组合”成为自运转的一套“设备”,自动自发地运用团队的合力解决问题,探索出最佳解决方案。
促动技术与读书会的完美结合,能够让人们在一场读书会中体验到以下感受:
· 拥抱差异,和不同视角的人多维度碰撞;
· 开阔视野,突破自己和书中的认知框架;
· 创新思维,看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 提升洞察,发现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读书会(读指定书籍)+ORID聚焦式会话
促动师首先给大家一段时间来阅读全书的某一部分,然后用ORID聚焦式会话法来“分布式”提问:
· O数据层面:你从这个章节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 R体验层面:这个章节的内容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和联想?
· I理解层面:这一章让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让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灵感?
· D决定层面:接下来你将如何应用这一章的方法或思路?用在哪里?
读书会(读各自的书籍)+ORID聚焦式会话:分为引入ORID、相互问答记录、分享书中精华、交换书籍阅读、不同视角融合、提问启发思考六步。
第一步,引入ORID。
读书会促动师首先和参与者分享本次读书会活动的形式,由此引入聚焦式会话法,简单介绍聚焦式会话法ORID的来源、特点、应用场景,讲解ORID的提问流程。
第二步,相互问答记录。
为了帮助参与者熟悉ORID的提问方式,促动师可以给每位学员发放一份ORID的提问模板。
👉O数据层面:你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R体验层面:这本书带给你什么样的回忆?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联想?
👉I理解层面:这本书让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让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灵感?
👉D决定层面:你将如何应用书中的内容?
学员两两一组,形成搭档,根据模板上的问题,相互用ORID的提问方式向对方提问。随后,每人各自记录自己的答案。
第三步,分享书中精华。
参与者带书起身,在场地中一个比较开放的位置围成一个圆圈(参与者15人以上则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每个人依次分享自己带的书籍,每个人的分享时间控制在一两分钟以内。分享流程与ORID的提问流程一致,比如:
· 我从这本书中收获了……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悟是……
· 受这本书的启示,我想到了……
· 我会这样应用书中的知识点……
第四步,交换书籍阅读。
所有人把自己带来的书籍平铺在桌上,之后,每个人从中任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然后回到座位,根据目录找到本书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小章节,在规定时间之内读完这部分内容。
第五步,不同视角融合。
每个人找到这本书的“主人”,书归原主。此时,“还书人”先分享自己阅读的章节内容及阅读感悟,“借书人”再分享自己曾经阅读这部分内容时的体会,双方交换观点,达到视角融合。
第六步:提问启发思考。
经过前面几轮环节的体验,参与者已经打开心扉,能够畅所欲言了。于是,读书会促动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他们各抒己见:
· 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 当你第一次回答搭档的问题并记录自己的答案时,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 在交换书籍阅读的环节,你阅读这本书的感受与你看到这本书的第一印象一样吗?
· 在和原书的主人交换观点的过程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 你对这本书的理解与原书的主人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些不一样?
· ……
这些问题都可以打开学员的思维,让学员在思索中,觉察自己的阅读倾向,反思自己的视角局限,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发现新的突破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