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四)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四)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作者: 火帝养生 | 来源:发表于2023-10-22 16:37 被阅读0次

【原文】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原文解释】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春天多发生嬶衄,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长夏季多发生冬泄等里寒证,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

“故春气者,病在头”因此,春季容易得的病,一般都是在头部,最容易鼻塞,流鼻血;很多人说,我头痛很强,这就是春伤于风,马上就知道了。

“夏气者,病在藏”夏天为什么生病容易入脏,夏天本来就是很热,多汗的季节,所以,一受风的时候,风热之邪就会进入到很深的部位,因为夏天是南风,南风是热邪,热邪容易伤到心和心包,所以表现的部位是胸胁,这个热邪是直接入脏。

'秋气者,病在肩背’秋凉之气袭肺,多从肩背肺俞入侵。如果在秋天人们受到邪气的伤害,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肩部及背部发病。秋季忽冷忽热,特别是晚上我们睡觉,被子没有盖好,肩背部最容易受邪。所以,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

“冬气者,病在四肢”四肢关节的酸痛,大部分都是冬天受于风,很多人到了冬天,手肢冰凉,手脚生冻疮,还有的人手心出汗,手脚冰凉,这些都是因为冬天受了寒邪所造成的。寒气一但从四肢进入,就会伤到肾,最后风湿病就出来,四肢关节也开始变形。

所以,春天得的病就是鼻塞,流鼻血;仲夏善病胸胁,夏季通应心脏,心脏就是在胸胸胁部,所以,当感受夏季之邪的时候,直接就中心脏,所以,善病胸胁。脾主湿,我们人身上有很多的湿,如果脾脏受到伤害的话,这个湿就会从小肠大肠排出来。中医的观念里面,脾主少腹,腹部有问题,通通在脾脏。脾是主土,中央湿。当脾受了伤害以后,阳就没有办法去固这个湿,阳不固的时候,这湿就没有办法停留在身体里面,就从大小肠排出来,所以,叫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就是说如果四时没有保养好的话,按照四时节气发的病

因此冬藏能化精、藏精而不妄泄,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夏暑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这就是四时得病的一般规律!

我们人要健康长寿就要因时之序,顺应四季,顺承生长化收藏之道而将养生命。当生长化收藏各得其所,人就不会得四时之病,这就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相关文章

  • 金匮真言,字字如金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金匮,匮 通 柜 也。 金匮,是古代皇室储存最珍贵经书的柜子。 金匮,并不是黄金做的柜...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十二)望诊

    第五节望诊 【原文】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色,有水气;色...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六)霍乱

    【原文】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十四)望诊

    【原文】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霍乱

    夏天很热,湿热很盛,流汗多,为了解暑热,坐在冷风下,吃冷凉东西,由于湿热炽很盛,影响了肠胃的蠕动,这样造成了肠胃的...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霍乱

    原文:下利后,当便鞭,鞭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利...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霍乱

    【原文】:霍乱[http://www.360doc.com/search.aspx],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五)霍乱

    【原文】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这里是说里症之吐利好了以后,如果病家还有身痛等表症时...

  • 千金难买是“金匮”

    昨天开始吃金匮肾气丸,而今天又开始读新的内容,第四篇“金匮真言论”,看来我和金匮还真是挺有缘。金匮,是古代...

  • 看倪大师的视频,怀念倪大师

    当我知道倪海厦的名字时,倪海厦已经过世了,那时是从网络文章中看到的。看过文章后,倪海厦也没有引起我的关注,只是感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三四)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ec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