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生》修改稿

《重生》修改稿

作者: 宋海军_4005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05:55 被阅读0次

                    重 生

百花竞放、万物复苏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新教育”再次进入我的眼眸,“新网师”成为我心向往的美好。

骄阳似火、活力奔放的仲夏,一片生机盎然,一幅“荷花别样红”,我“挥毫”自己的阅读史。

凉风渐起、天高气爽的初秋,是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盼望着、盼望着,2019年的8月15日到了,“新网师秋季录取名单”来了,迫不及待的、小心翼翼的打开,迅速的浏览,寻找那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宋海军”。

“没有!”

“不会吧”,从头至尾,“用手指着”、“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哎,真的没有”,当空的晴天霹雳,我瘫坐一团。

缓过神来,恰恰证明了我的阅读和写作的“百废待兴”。

还是保留我初稿的这段文字吧

很是惭愧,年近“知天命”才来回忆自己的阅读史,当然这也感谢“新教育”;更是惭愧自己阅读的匮乏,其实真的没有自己的阅读史,加之“文学素养”的欠缺,形成自己的文字回忆,还是一种煎熬。无奈,心往“新教育”的迫切,不得不凑字数而已了。

说说我是谁,又何妨?

我是“愧对”于先祖的,我“胸无点墨”,但是我生活在文化的热土。

我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柏子中学的一名人民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今年47周岁。柏子中学是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虽地处相对偏远的农村,但沐浴熏陶着中华文化的源文化——大汶口文化。学校西行不足1000米的云亭山。也是因五岳独尊的泰山而“驰名”,史料记载:巍峨泰山是历朝历代皇帝登临拜祖、祭天封禅圣地,古时帝王封禅,首先在泰山正南方22公里的云亭山上设坛祭地,虽然她海拔仅仅141.5米,但毕竟是在一马平川上的小凸起,祭地以后再起驾登临泰山,完成封禅大礼。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云亭山也是有文化的名山,而我恰恰咫尺而居。

因“兴趣”而阅读
——纯天然的“天真烂漫”、“懵懂少年”

我的阅读史如果从孩童提起,那就是1988年9月之前的小学和初中,语数英政史地的学习自不必多言,此时的阅读兴趣好像最多的在连环画,特别的喜好是战争题材的,特高兴我们又胜利了,特崇拜故事中英雄人物。想起来了,还有一个小插曲:应该是小学四五年级的阶段,孩提的玩伴,但比我大四五岁,家中“藏书海量”,上百本的连环画,也是恰恰春节期间,他在自己的家门口开张了“有偿图书借阅”,我手中的压岁钱悉数进入了他的包囊。虽然后来他好像又部分还是全部的退换了我,但毕竟品尝了阅读的喜悦。以至后来,但凡有机会到现在所说的镇驻地大汶口镇,在当时是称作汶口城的,就会到新华书店,浏览一番,购回一二本连环画。

1988年9月,成为中师的幸运儿,迈入宁阳师范的大门,到了有图书室的学校。课余,学会了围棋、喜欢上了围棋,期间借阅了几本围棋入门、布局、技杀等书籍刊物研究,也是一种乐趣和释然。除此,当时的社会应该还是一种“武功热”、“ 金庸热”,依稀记得也如获至宝的阅读了《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等,只是一种人物的迷恋,也常常匪夷所思的幻想自己为其中的一些人物,仅此而已。还有一些的人物的传记,《毛泽东传》以及关于周恩来、十大元帅等,只是粗粗略读,但是他们从小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以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华民族为己任,奋发图强。18岁的毛泽东(主席)离开韶山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2岁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是让当时青春年少的我豪情万丈,特别是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大气磅礴的诗词和豪放飘逸的书法,简直无所不能,让人崇拜至极。周总理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工作的精益求精和任劳任怨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为“目的”而阅读——
纯原始的“自主自发”、“青春有志”

1991年8月参加工作,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第一中学任教,期间先后进修了学历至本科,业余阅读更是少的可怜。印象是93年前后,举国上下学习魏书生老师,阅读了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尝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积分式量化管理,有班级的制度,班级的组织:团支部,负责思想意识形态的领导;班委会,负责班级具体事务的管理,管理依据是班集体制定的班规;班委下设六个小组,组长负责制;班委的学习委员同时下设各科课代表。今天想来,当时也是俨然一个国家治理的模式。当时年轻的班主任比较多,特别令人兴奋的是课余闲谈:治理一个班级就类似治理一个国家,当好一个班主任,就能当好一个校长、镇长,甚至------

另外好像还看了一些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布鲁纳的书籍(记不清书名了),因为当时的泰安市岱岳区(当时的名称是泰安市郊区)正在全区范围内推行目标教学,知道了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堂课都是要带着小黑板,黑板上是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课尾的当堂检测,理科类课堂流程:导课、认知目标、精讲点拨、巩固训练、课堂小结、当堂训练,题组设计策略是“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大容量”,二十多年了,目标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很多策略和要求还是至今较强的生命力。

1997年10月,担任了学校的团总支书记。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书籍有所涉及,现在也是印象不是太深了。

2007年,机缘巧合,认识了泰山学院附属中学的孙明霞老师,知道了张文质老师,知道了生命化教育,知道了“用生命润泽生命”、“ 只为做一个良师”,还知道了“名师不一定是一位良师”,经常的阅读了电子版的《教育旅途》。并且有时候也激动之余,来写些文字,放在了孙老师帮我申请的博客账号“岱下花园”。最是幸福的是有几篇好像还被孙老师收入了《教育旅途》,当时也是一种成功的惬意和兴奋。可惜当时没有另外收藏,现在博客平台账号封闭,没法提存了,依稀记得当时的山东,张志勇副厅长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第二年春天南方千年不遇的倒春寒“冰冻雪灾”,举国上下抗灾,偶得《奋斗》:

奋斗

立秋

泰山

生命课堂助成长

灯更明  霞光万丈

立冬

齐鲁

素质教育开新篇

立壮志  勇往直前

立春

江南

冰天雪地共抗灾

程似锦  涛浪胜天!

2013年的暑假,阅读了郑杰老师的《忠告中层》,开始详细的一些笔记,感受了“另类校长”对教育的独特视角和犀利睿智的语言,略有所悟一位教育管理干部的成长轨道。自此,阅读也渐渐地有所改变,但是一种随意性、盲目性:有时候觉着需要教育的理念,就浏览一下《学生第一》、《教育碎思》、《顾此失彼》、《书生校长》等等;有时候觉得需要的心理学,就看看《九型人格》等;有时候觉得哲学也非常重要,就欣赏一下《哲学入门》等,好像还闲情雅致的拜读了陶继新老师与老咪合著的《跨越中英两国的教育机智》。无计划、无要求、无目的、无固定时间的纯自然阅读状态,虽是阅读,但效果可想而知,收益无几。

求“提升”而阅读
——计划阅读的萌芽、“寻找别样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曾向校长们建议:“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为了自己,也为了老师们。2018年春,我校在泰安市实验学校帮助下实施了“为了孩子 提高自己”的课堂改革工程。除了实验学校的一些课堂理念和实操的资料学习,我稍微用心的学习了《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我认真了笔记,电子存档、思维导图式阅读总结,也尝试了一些阅读的“读后感”。

关于我和“新教育”,我有幸通过直播收看了李镇西老师在太原新网师培训会的报告,当时写了一个感受:

有幸就是缘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有感

2014年就通过网络初识了“新教育”,了解到它提倡的“十大行动”和期待的“四大改变”;也曾激情万丈的到“新教育”的实验学校——莱芜市钢城区友谊路小学考察学习;还曾心情迫切的了解到加盟“新教育”的方式有二种……可惜,终究没有最后的决心和义无反顾、矢志不渝的去做、去落实,皆因对“新教育”的片面认识:倡导的是师生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十大行动”就是让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在目前“应试教育”高压下,学校整日忙的案牍劳形,教师整日忙的焦头烂额,再让老师去每日写随笔、建数码社区,老师们会幸福?只会怨声载道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只能是一个伪命题!

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刘永要老师,加入了永要德育联盟;有幸听到的第一场报告是刘文生老师的“缔造完美教室”,加入了全国新教育实验群;更有幸收看了新教育研究院的李镇西老师的精彩报告。虽然对李镇西老师早有所闻、崇拜已久,并关注了他的公众号“镇西茶馆”有些时日,可惜对其文字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的浏览。     

只有今日收看了李老师对教育生活的深邃解读和自己教育生活的感人故事,才懵懵懂懂的理解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且追求应试教育成绩,但不仅仅是考试和应试成绩,还有应试和成绩以外更丰富的素养。应试教育的错误不在有应试,而在于只追求应试。这个观点巅峰了我原来的认识,现在细细想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学越厌学,甚至到一种对学校生活的憎恨和仇视;为什么我们的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就会有工作的倦怠;一切源于我们没有给出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和教师们每天索要的是分!分!!分!!!我们和学生们每天索要的也是分!分!!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学生整日就是出“分”的机器,这样的生活岂能不倦怠?岂能不憎恨和仇视?就像我们的一日三餐,我们需要主食给我们提供能量和营养,我们也需要菜品佳肴调剂我们的胃口啊!我们需要“应试教育”,我们还需要“应试教育”以外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生活才是完整的,我们的教师才会是幸福的,我们的孩子的童年才是快乐的;只要这样了,我们的老师一定会是幸福的,我们的孩子也一定是快乐的!感谢李镇西老师,感谢“新教育”,破解或者减少当前的一些教育诟病,改变学校的生存状态,看来真的需要“新教育”这付灵丹妙药啊。这恐怕正是“新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正是“新教育”在全国百花怒放的最好注脚。

“蝴蝶纷飞源于您的香花盛开”您好,新教育!

我想,虽然我已年过半百,但是有缘“新教育”,我也相信“新教育”会是我的重生!

修改于2019年8月17日,“新教育萤火虫之夏(2019)暨全国第11届种子教师峰会”开幕前夕,之潍坊诸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生》修改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il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