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读书笔记第二百四十四篇。
西方社会的官僚政治,以惰性为特征。我观察晚近中国社会的官僚政治,惰性与急功,双重倾向并举,可谓最坏的组合。在这样的社会里,我推测,大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更高的概率为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在网络社会科学里称为局部性。
我不太知道作者在说什么,我只是按照我脑子中出现的想法来记录。字词句,概念会让我联想到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可能跟作者写的有关,也可能没有关系。总之我的目的是思考,是建立我的逻辑,所以我想的和作者写的有没有关系,在我看不重要。
我现在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不会把一个问题看为问题。不是说我不去解决问题,我只是认为一个问题的存在必定尤其原因。你与其对问题耿耿于怀,不如去关注问题本身。问题无外乎就是解决的了的,和解决不了的。两个结果其实你都没有必要着急上火。对于一个被你看为问题的问题,只能说这个问题是促进你行动的动力。你有欲望去改变他,因为他让你难受了。而他人眼中的问题不会让你难受,所以你没有动力去改变。问题是必须存在的,所以还是那句话,没必要对问题耿耿于怀。
对于你认为的问题要心平气和,客观看待。问题不是发生的,而是被发现的。是因为你认为他是问题,所以他才成为一个问题。问题有成因,也有主体。认为他是问题的那个人,就是这个问题的主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事物向着一个方向发展。但是不管你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样还是会遇到新的问题。问题不会消失,只要是你在发展,那么问题就是个必然的结果。你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制造新的问题。
我现在特别的不喜欢说中国不好的人。我不是说不能说中国不好,你可以提出问题。存在问题是个必然,也是常态。但持怎样的态度最重要。你是要持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而不是一种挑剔的态度。谁也没有责任义务去照顾你。好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总是用人家的好来比较自己的坏,这样的人不是傻,就是坏。傻与坏,其实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傻会被淘汰,坏应该被消灭。
不会存在没有问题和矛盾的国家和社会。矛盾和问题本就是发展的动力与原因。没有了这些东西,社会也就会成为一潭死水。
换个角度看,你应该允许各种人的存在。就算是你讨厌的人,也有其存在的道理。与你想法不一致的人,正好给你提供了你没有的视角。这本就不是坏事。你认为自己正确,是因为你的视角。只有那些你讨厌的人,才能给你提供一些你没有视角。我最近在进行一个反思,就是你讨厌的人,真的那么不好吗?讨厌只是一种情绪,他不是客观的事实。你讨厌一个人一定是因为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让你不舒服,不愉快。但是一个人他做事也一定是有他自己逻辑的。可能因为他的行为影响到了你,所以你才会产生不好的情绪。你要端正你对一些人与事的态度。你的目的是什么?围绕目的展开你的行动。而不是围绕情绪行动。
最近我一直在把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当做一种修行。早上时间比较紧张,路上开车很容易路怒。这好像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因为有人影响了你,所以你会有一股火气立刻的升腾起来。这就是你被当下的一个小问题给限制住了。你立马被拉入了一个小环境里,你有种冲动的感觉,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或是发泄自己的不满。不遵守规矩的车和行人,你恨不得杀了他们,或是直接的碾压过去。这就是你被限制在里一个小环境里,被当下的情绪左右了。你眼中只有当下的问题,那么最能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就是你的情绪最好选择。你当时解决的不是问题,只是你的情绪。你要学会跳出情绪,在更大的维度看问题。而不是只关注当下。
你要做的是安全的,按时把孩子送到学校。这是你的根本目的。安全是首要的,准时是重要的。安全是在过程中的,准时是可以通过早出来一会来消除各种不确定性的。做任何事情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偶然事件发生,也会遇到各种不按规矩办事的人。这本身就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你不能把任何事情都放入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理想的环境只存在于想象中。现实是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的。
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你不能直接用情绪去对待。在这些不确定性发生之前,你就应该预见到他们的存在。你的目的是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对着问题,发泄情绪。发泄情绪只会让问题越来越难解决。每天送孩子上学就是一个绝好的锻炼自己稳定情绪的机会。再有就是锻炼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管理,路径规划,注意力的分配,对于已发生问题的忽略,和对于根本目的的专注。你无法阻止他人按照人家的逻辑做事,你只能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保证自己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务。并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