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对一的家长见面会的时候,我们都会问家长朋友们,最欣赏自己孩子的哪部分?通常,妈妈们都笑笑,那一刻似乎不能想起孩子的好,而更多的是记得孩子暂且做不到的部分,更喜欢他们可以立马成长,弥补他们的不足。
其中有个爸爸,在我们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笑着说,其实我很“讨厌他”,因为他不愿意听我们说。
我就继续问,那能说说具体的事例吗?爸爸说,当他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们都让他慢慢的吃,不要把饭弄到外面,但他总是弄的满地都是,所以,通常,我们不太喜欢他自己吃饭,因为饭粒弄到地面太难清理了。
于是,我跟爸爸分析了这个原因。现在孩子刚刚两岁,他的手指肌肉和手腕还没有很强的力量,支撑他可以准确的将饭粒送到自己的口腔里,所以不是他不想听,而是身体的协调能力还需要时间的练习,才能很好的做到,达到我们的要求。
那么,在孩子有意识去做这件事情,到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件事情,这两点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而这个距离,孩子需要随着自己的节奏慢慢的去走,那么在走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去接纳孩子暂时的做不到,接纳他在练习中发生的不完美,接纳满地都是漏下来的米饭。随着练习的增多,从量变到质变,是迟早的事情。
爸爸听完没有说什么,这一问题也算是放下了,看来是理解了孩子的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后面爸爸又开始吐槽,说孩子太调皮,谁的话都不听,总喜欢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两岁的孩子,特别是男孩,是好动的时候,他需要一些大运动来消耗他内在的能量,若是在家里没有给到这样的环境予他,他就会自己寻找适合自己来做一些事情的物品,例如沙发。所以,这件事情的背后是有内在需求的,如果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做一些这样的大运动。
另外,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慢慢的要给孩子建立一些行为规则,若是存在安全问题的,一定要学会告诉孩子“NO”。当然,每个家庭规则会不一样,每个家庭的环境布置也会不一样,这也是要看家庭里成员的接纳度,在我家,偶尔的跳一下沙发也是可以的,因为家里的沙发很大,她跳的时候,通常都是掉在沙发上的。不过,若是老人见到,也一定会叨叨个不停,但她通常一句也不会听进去,因为那段时间她再开始不断的向难度挑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家有二宝的,大宝不想跟二宝分享自己的玩具。
我们觉得这也是一个正常的问题,因为大宝也处在建构自我的过程中,他也才两岁,自我的物品归属权问题都还没有建立好,又如何懂得去分享和照顾他人?
所以,在家里的时候,可以将两个孩子的物品进行分类储存,当别人需要他的物品时,都需要取得对方的同意,才可以借用。尊重一个,同时也要对他的物品尊重,另外,当他对自我的物品归属有了安全感时,不担心会被夺走,那么,慢慢的他也会懂得分享的。
偶尔,也可以创造一些关于分享的活动。当孩子发现,当我与别人分享时,我会得到更多丰盛的东西时,他会更加愿意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