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湘友 编 ‖梦海扬帆
【导读】“野居乡里,这里没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没有灯红酒绿玉盘珍羞,没有莺歌燕舞桑拿浴池,也没有水泥林立人车拥挤,没有噪音嚣耳烟尘扑鼻,也少有坑蒙拐骗斗角勾心……这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有林荫古道清泉小溪,还有清鲜的空气,四时的花果,悦耳的鸟音,更有淳朴的乡情……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自得,让我陶醉,让我倾心。我愿将我之余年,继续野居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漫步在这里……
爬山漫记(下)——感悟生活这里海拔约1000米,印象中小时候去鸡笼山外婆家拜年,常常也是在这一带看到雾凇,不过小时候并不知道叫什么雾凇,只知道到了这一线就会看到冰雪,景象与下面截然不同,大概这就是新宁的雪线吧。
这里山上的植物以楠竹为主。山腰似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把竹山分为上下两截。上一截的竹子都挂上了冰凌,白茫茫一片,枝叶驼伏;下一截的竹子枝干挺拔,苍翠葱茏,摇曳多姿。很多文章诗歌都赞美竹子宁折不弯的精神,其实很不然,大雪压枝时,竹子弯得很,有的几乎弯到垂地,竹干爆裂而并未折断的也不少,那是些不堪重负的。实际与诗文夸赞的恰恰相反,竹子不是“宁折不弯”,而是“宁弯不折”。不过,那些诗文赞美的是一种高傲不屈的气节,我宁愿相信竹子是宁折不弯的。
虽然没能去八角寨看冰凌雾凇,但也不遗憾,因为看到八角寨奇景的人多,而看到这里竹海冰凌,白绿分明的人少,我们就是这少数人,希贵啊。只是,手机没电了,没能拍下这独特的奇观。
——看到了吧,我没骗你吧。领导想表现她的英明。
——这景儿我几十年前就看到了,还要你说。
——我主要是让你爬爬山,健健身,瘦瘦身啊。妻终于说出她此行的主要目的。
天色将晚,又满山雾气,更显暮色袭来,只得返回。回程的路很熟悉,这条路已修了十来年了,路面窄,坡度陡,但路面平整、干净,依然少有行车。顺坡而下几乎不用费力,只要把身体稍向前倾,脚就会自动下滑,爽得很。
“下滑”了十几分钟,就到金龙亭了。金龙亭建于2014年秋,因亭踞山腰形胜之地,构建精巧,休憩实用,尤其刻有为大众称善亭记亭联,已成为从水头方向上金子岭路途的标志性建筑。
爬山漫记(下)——感悟生活——“金峰叠翠接云宇,龙眼涌泉入大江”,“一亭尽揽山中趣,斗室能观世外天”,还隔几十米,凭我的视力根本还看不清,就把亭联读出来,因为这亭记亭联就是我写的,想趁机在“领导”面前表现表现。
正当我还想进一步“表现”的时候,忽然发现表现的“平台”不见了——刻着亭记和善捐者芳名的石碑居然倒了!
唉,世上的人都不可能不老不死,但可能都希望不朽,希望精神不朽,思想不朽。而使之不朽的最好载体莫过于文章和诗歌了。我也脱不了俗,也希望如此。只是觉得这希望于我太崇高,太辽远。因此,三年前看到自己拼凑的文字铭刻其上时,真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勒石不朽的自慰感。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是啊,人的不朽,绝不是自我所能为。我曾也想“不朽”,哪怕就几十年也好,没想到才三年,就未朽先倒了。
碑倒了,但文还在。也说不清这短短的文字还能留在多少人心中,或者还能留多久,至少还留在我自己心中——
爬山漫记(下)——感悟生活“水必有渡,山故有亭。然自夷水之滨至金峰之顶,漫漫十数里,虽有畅道,却无一亭。行人风来雨去,上登下行,寒来暑往,多有不胜。
二零一四,岁在甲午。善人志士,倡议建亭。贤善捐助,村组支持,暮春动工,仲秋亭成。石勒芳名,以嘉懿行。亭踞金峰之腰,上登正是半程,山川形胜,物阜人灵。上倚金字岭,下枕龙眼冲,故名金龙亭。
一亭既成,惠及众人。登斯亭也,朝能仰旭日升东山之顶,夕可观晚霞洒夷水金城。远可望流泉飞瀑,近能听好鸟相鸣。春可赏茶花杜鹃,秋能眺熟稻黄橙。夏能沐涧底凉风,冬可踏白雪寻梅。闲者看流云舒卷,渴者饮一捧山泉,饥者寻几颗山珍。秋有毛栗猕猴果,春有草莓野蕨根。远离凡尘之俗气,尽享林间之岚清。官者,商者,学者,进亭皆为过客;农者,樵者,游者,到此也是路人。名也,权也,利也,都如脚底轻雾;粮也,柴也,情也,暂抛脑后烟云。身份无贵贱,年龄有长尊。闲聊几句无你我,但坐片刻各西东。莫问前程归何处,天下自有人识君。普天共铸中国梦,诸君都是圆梦人!是为记。”
虽非不朽之文章,但也想文章之不朽。后来才知道,我这篇小文和两副小联也还沤死过另外几篇同名亭记。亭子快竣工时,对于亭记亭联,虽未搞什么公开征集,但主修者也曾约请了好几位县内的文化名人撰写,也不知究竟什么原因最终选用了我的。包括曾在崀培学校任教过的某退休教师,最近在其晚年自版的诗文集中才知道、读到同名的“亭记”和亭联。
“官者,商者,学者,进亭皆为过客;农者,樵者,游者,到此也是路人。名也,权也,利也,都如脚底轻雾;粮也,柴也,情也,暂抛脑后烟云 。”这曾是我自鸣得意之句,我们今天也是路人,是过客。尽管建亭之后也来过若干次,但这种感觉在今天特别明显。
冬日日短,暮色已临,无心在亭中休憩,继续下行。走出龙眼冲,很快就接上白塔公路,一转弯就望见自家的屋了。一看时间六点多了,历经2个多小时,绕了一个约七八千米的大圈,终于又回到原点。
也常听居城里的同事朋友们煞有兴致地谈论散步健身的事——今天跑了多少多少圈,走了多少多少步。估计要么是在田径场上枯燥地绕圈,要么马路上危险地穿行,甚至在跑步机上机械地抬腿。
俗话说,塘里蛤蟆塘里好,井里蛤蟆井里好。我野居乡里,这里没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没有灯红酒绿玉盘珍羞,没有莺歌燕舞桑拿浴池,也没有水泥林立人车拥挤,没有噪音嚣耳烟尘扑鼻,也少有坑蒙拐骗斗角勾心……这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有林荫古道清泉小溪,还有清鲜的空气,四时的花果,悦耳的鸟音,更有淳朴的乡情……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自得,让我陶醉,让我倾心。我愿将我之余年,继续野居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漫步在这里…
爬山漫记(下)——感悟生活阅读上期美文:请点击下面蓝色字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