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属灌木或小乔木,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某些种类的茶树叶子,经过简单的加工,可以冲泡出可口的饮料。有些地方的这类叶子,可以买到六千人民币一斤或者更高。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便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此地有一个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其中有龙,故称龙井。
我从杨公堤出发,经于谦祠登五老峰,一路跋山涉水8公里来到这个叫做龙井的村子。进村的一条小路已经被中高档的公、私车堵的水泄不通。我挑了村边上一个小叉路,走到最里面一户人家。门前一块空地,朝南,阳光下有三张桌子。有一波人刚比我先到一步,三女一男,占了一桌。老太太问我茶否、饭否,奉上一杯刚泡的龙井。
龙井茶富了这一代十里八村的农民。几乎家家都是二层小洋楼。老太太家的占地面积80平米,大小是80年代国家规定的安户口本上的人数算得。老太太今年65,一个儿子38岁,孙子9岁在西湖小学读书。能上这么牛B的学校,是儿子外贸公司的老总帮的忙。平时她和媳妇打理这个家,主要是接待来喝茶、吃饭、买茶的人。我们说话时,4个茶农模样的妇女背着篓子送新采的茶叶去后院晾,不一会儿又出去采茶了。一楼西边的房间里,一台全自动扁型茶炒制机在轰隆的工作着,老太太说这叫杀青。外面有个炒茶锅,一个雇来的炒茶工正在对茶叶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手工炒。“什么是龙井问茶”,老太太读着对面的四个大字,“就是你边喝边要问”。我问老太太你家几亩茶园,日产多少。老太太避而不答。
老太太指着旁边一桌说她们是朋友。其中一个穿黄色风衣的女子,妆摸的很浓,一杯茶的功夫,接连抽了好几只中华。旁边两小妹像是小跟班的,素颜不抽烟,不怎么说话。对面的男子典型的东北大汉,虽然没那两个小丫头那么拘束,但这四人中那个黄衣女子显然是大姐大。跟她们聊熟了,得知她们是辽宁来的茶商。每年到季节的时候去全国各地采购茶叶,这明前的龙井自然是每年的必修课。大姐十六岁出来采购茶叶,做了十六年。买茶叶及其专业,只要最好的。龙井的主要品种一个是群体种(龙井茶最早的品种,也是品质最好的),一个是新培育的43号,她可以盲测喝出来。又一杯茶的功夫,我吸了无数二手烟,也学了不少关于茶的知识。她说这家和村里另外几家的茶很好,她亲自跑到茶园里看的。这三天的茶她全包了,大后天会下雨,采的茶她就不要了。龙井一带每年明前茶的产量大约在一万斤左右,而卖出去的呢要有十万斤。老太太家有7亩茶园,日产三斤半。这三天的十斤都归大姐了。我看了看自己,和旁边一大桌后来的和老太太聊的很熟的客人,心里想到两个字,“傻逼”。
大姐只做实体店,这么多年培养了一批客户。这让我想起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小小的店面,只有十个座位,需一个月前预订,人均消费3万日元起。现代人太浮躁,动不动就要scale up、上市、圈钱。有些东西,scale up质量就没了,比如说Tropicana的果汁。
好东西不易得。茶商基本上是和茶园的主人盘道。你要是傻逼,宰你没商量;你要是真识货,乖乖的奉上最好的东西。当然,价钱是不能少的。大姐采购的价格大概在二、三千人民币一斤,取决于质量。据说她回去卖六千也赚不了太多考虑到她手下的人工运费等待。所以超市、商场里小几千一斤的明前龙井基本上是纯扯淡了。
茶只是个小事。在这个纷繁复杂、真伪难辨的时代,对自己在意的东西还是要钻研一些。比如说教育、事业、医疗、投资。毕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看得清皓月繁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