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不仅仅是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士才需要,它会影响每个人。心理学家托德·思拉什(Todd Thrash)和安德鲁·伊莱特(Andrew Elliot)数十年来都在研究灵感,他们发现,当人们获得灵感时,会发生三种变化:能看见新的可能性;更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变得更有精力、更有动力。灵感并非昙花一现,可以在有利的环境中培养出来。
领导力教练克里丝蒂·海吉斯(Kristi Hedges)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援引了作家杰克·伦敦的一句话 “不要通过偷懒来追求灵感;你要拿着一条木棒,立刻出发去追捕它,就算找不到灵感,你还是会获得一些与灵感极为相似的东西” ,她还分享了一些培养灵感的方法:
第一,不要等到心情好时才行动。灵感不会在你坐在办公桌回复电子邮件时突然降临,不要等到灵光乍现时才进行改变。根据认知行为理论,我们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做不同的事情,就会使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情绪。一味等待行动时机,只会让情况维持不变。
第二,养成找灵感的习惯。有研究发现,一旦人们把自己认定为专家,思维就会变得更狭窄,这种现象就是“获得性思想僵化”(earned dogmatism)。只有接触新的体验和信息,才能触发新的见解,这样才最有可能获得灵感,并且保持启发状态。上课、看书、参加专业聚会、旅行,都能帮助你收集灵感,最好的做法,就是选一个适合你的活动,然后对你的日常工作进行调整,把这些活动融入在其中。
第三,找一些与你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把他们当作思想上的伙伴和导师。你不需要正式地与榜样建立关系,因为你可以从远距离观察他们、向他们学习,而他们甚至都不需要知道自己就是你的榜样。
第四,缩小选择范围。选择太多有时会让人什么都做不到,把选择范围缩小,行动就会变得更容易,也会更有动力。海吉斯建议可以先把所有选择写下来,再依次选出三个最让你感到兴奋的选择;选完之后,你就要安排时间,为首选目标努力。
海吉斯在文章最后说:“这些活动不是只在你陷入低潮的时候才适用的。就算你灵感满满,也要继续进行这样的活动,这样你才能保持灵感不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