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关于爱情那点事
逢吵必输?帮你找出原因

逢吵必输?帮你找出原因

作者: 半块_月饼 | 来源:发表于2016-07-13 19:54 被阅读246次

    微信公众号“冷笑话精选”曾经出过一个讨论话题:

    吵架永远吵不赢是种什么感受?

    结果应者云集,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每次吵架都输的惨痛经历,说明“逢吵必输”这种病真的患者众多啊。

    不仅如此,在吵架之后,如果你去问那个同你吵架的人,他可能会告诉你,他也觉得自己输了。

    (事实上,你不太有机会问这个问题,不过心理学研究已经揭示:众多的已婚人士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在婚姻中付出更多,包括更体谅对方以及做了更多的家务,即大家都觉得自己输了、亏了)。

    为什么会这样?


    1、吵架没有释放你的情绪,反而放大了它


    吵架吵得不是道理,吵得是情绪,那么,你的情绪最可能得到下列哪种对待:

    沉默:对方呆坐在沙发上,或者自顾自的玩游戏、看电视、刷微博…

    辩护:对你大打苦情牌,陈述自己多么不容易,你的指责都是因为你不理解他;对你进行逻辑分析或心理分析,与你搞辩论赛…

    反击:指出是你错误在先,他是正常反应;攻击你的其它缺点错误…

    躲闪:转移话题,分散你的注意力;故意开玩笑,期望把你逗乐…

    排斥:“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你要觉得跟我在一起不愉快,那就分手呗”…

    你大声说话、手舞足蹈、血压升高,一心想把内心的情绪表达出去,可是,对方的上述反应都使你感到你的情绪没有得到尊重和理解,要么被凶狠的反击回来、要么被轻视、要么被贬低。

    你想向对方表达自己情绪的需求没有实现,你感到挫败、愤怒。

    有一种理论认为吵架可以宣泄情绪,其实不然,宣泄是无法有效释放情绪的,传统的“情绪出口”理论已经被新的心理学研究推翻。

    心理学家布什曼做了一个宣泄假说的实验,他安排一组人一边回想让自己气愤的人一边击打沙袋,另一组人则只做回想而不击打沙袋。

    结果,击打沙袋的人不仅没有释放自己的愤怒情绪,反而在事后表现出更大的敌意。

    情绪需要的是尊重、接纳和理解,需要双方共同理性、真实的表达交流。

    吵架不仅不能“泄洪排涝”,反而会 “火上浇油”。

    很多人在争吵过后感到情绪不仅没有释放,反而被放大了,气愤的变得更加气愤,悲伤的变得更加悲伤,对彼此的关系也更加悲观、丧失信心。


    2、关注点效应


    在吵架结束之后,你还记得多少你说过的话?就算吵架仅仅过去半个小时,你却发现自己根本记不住多少。

    你满脑袋都是对方说的某句话,当时你没有能够及时有力的对这句话进行回击,这让你懊恼不已。

    过了一段时间,你突然灵光一闪,但这时吵架已经结束了,你很有一种“憋了大招没法用”的挫败感。

    这就是关注点效应:在吵架时,你所关注的是对方说的话;在吵架结束之后,你所关注的是你没有说出的那句话。你没有关注的,是你自己说的话。

    而我们的大脑在对过去进行回忆的时候,只能记住它当时关注的东西。

    假设你正坐在一个湖边,你可以清晰地看见清澈的湖水以及粼粼的波光。事后,你也可以完整的描述出来。

    但如果湖面上出现了一艘打渔的渔船,或者有几位美丽的少女在游泳,事后你还能回忆出湖水的样子吗?

    不能,因为当你坐在湖边时,你的关注点完全被渔船和少女吸引了,你的大脑没有存储进关于湖水的信息。

    所以,当你回忆吵架过程时,你只能记得对方对你使用了哪些招式,你受到了哪些情绪上的打压,这组成了你关于这次吵架的全部记忆,你自然觉得自己输了。

    你忘记了自己也对对方进行了反击,也大声的咆哮了,也声嘶力竭的怒斥了

    而对方呢?他只记住了你做的这些,也忘记了他所说的那些话,所以,他也觉得自己输了。


    3、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

    对方说了一句话,让自己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答,事后,我们会一直念叨着这句话。

    可能好几天之后,才突然想起了该如何回击,但机会已经错失,我们懊恼不已。

    这样的情形也会出现在考试中。

    假设你是一个参加高考的同学,你正奋笔疾书,突然,你看到了一道你从没有见过的题,你的脑袋快速运转,可还是找不到解题思路。时间紧迫,你只好跳过它,继续答题。

    考试之后,这道题一直在你脑海里盘旋,过了好几天,你终于无意间想起了如何解答,其实并不复杂。你十分恼火与气馁,惋惜自己痛失了这几分。

    吵架时也是如此,并且吵架比考试还时间紧张。

    你遇到了一句你一时无法反击的话,但你绝对不能沉默,沉默就意味着失败,你需要迅速反击,于是,你回避了这句话,找到别的攻击点继续争吵。可这句话却存在了你的大脑里。

    这样让你无法反击的情形通常是这样的:

    对方说了一句你从没有想过的话,提出了一个你从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向你展示了一个你不曾预料的新世界。

    例如,当你指责对方自我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时,对方却反过来指责你自私,并列举出一系列证明材料,你当场就懵逼了。

    当你指责对方总是乱丢衣服,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时,对方指责你完美主义,对别人挑三拣四。你又懵逼了。

    当你指责对方冷落你,忽视你的情感需求,对方则指责你不独立,爱黏人,在感情里是贪婪的索取者。你感到被迎头痛击。

    这些都是你从没有想过的问题。

    这源自虚假普遍性原理:我们总是高估别人会和自己一样思考和行事。

    我们以为别人对某件事的想法跟我们一样,我们忽略了别人有他们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他们会用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我们只注意去观察别人了,却忘了,自己时刻处于他人的观察之下。

    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因为两个人平时沟通交流不够,互相不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观点,只有在吵架时,才会表达出来,于是,彼此都被震惊了。

    而在吵架这样高度唤起的状态下,一个人是不可能从容应对这样棘手的问题的,你只能把它保存在大脑里,成为自己的丢分题。于是,你又觉得自己这次吵架失败了。


    4、你的吵架目的没有实现


    只有极少数吵架是有预谋的,大部分争吵都是因一件具体的事情而起,你的情绪被激起,对对方进行指责;

    或者你有了某种需求,要求对方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由于遭遇对方的反抗,于是,言语不断升级,最终转化为争吵。

    所以,在大部分争吵里,你都希望实现自己某个诉求:

    要求对方收拾房间、为没有赠送纪念日礼物而道歉、今年春节去自己家过年或者在房产证上写自己的名字等等。

    你并不希望争吵,但很多时候,你认为通过争吵可以实现目的,你以为“我都如此激烈、充分的表达了我的意愿,你为什么还不肯答应我呢?”

    然而,你的意愿只能是你的意愿,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应当理解。

    上述已经说过虚假普遍性原理,所以,你以为你的意愿天经地义,实际上可能让对方目瞪口呆,当场懵逼。

    在争吵的情况下,则不仅仅是意愿本身的问题,更涉及到权力。

    没有人乐意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因为这标志着别人的需求高于自己的需求,标志着别人高自己一等。

    如果你试图通过言语攻击和情绪打压强迫他接受,则更让对方感到愤慨和羞辱,他将奋力抵抗,守住自己的阵地。

    在恋人、夫妻、亲子等亲密关系中,权力之争随处可见,因为在这样的关系里,双方实际上是平等的,并没有人对另一方握有权力,所以,双方都会对自尊十分敏感。

    上司要求你准时完成一项任务,你只能照办,但如果另一方要求你做这做那,你可能就会作出抵抗。

    有的人认为,因为你爱我,所以你为我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的想法自私且愚蠢。

    爱的确意味着“希望对方得到快乐”,但当你的快乐需要建立在他的痛苦之上时,就需要慎重考虑了。

    爱需要的是相互理解,你要求对方赞同你的诉求,那么请先理解对方的难处。

    爱本身绝不是权力,更不应是你役使他人的工具。如果你以爱的名义绑架他、指责他、命令他,只会让他觉得你是在羞辱他的爱情,从而引发反抗。

    意图通过吵架的方式,把自己的一个意愿强加给对方,使对方“乖乖听自己的话”,这种事情的成功可能性有多大呢?几乎为零。所以,你想吵架吵赢,真的很难。


    5、谁是真正的争吵赢家


    是那个在言辞上处处压人一头的人吗?

    不是。

    因为争吵不是辩论赛,它只是生活的一个小插曲,真正能赢得生活幸福的人才是胜利者。

    也许,你在言语上占了上风,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理直气壮,对方理屈词穷。

    他只是懒得和你争论,也许他把怨气满藏在心里,发酵之后在某一时刻更汹涌的喷出。

    争吵的胜利者属于那些能够让对方顺利的表达观点,也让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对方理解的人。

    如果发现对方的观点更合理,那就坦然的接受。

    如果发现争执的事项根本不值得争执,那么放弃争执愉快的吃火锅去。

    如果冲突不可避免,我们的目标也应该是解决分歧,促进两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比较谁更会吵架,谁说话更算数。

    愿和你在追求理性的路上结伴同行

                                 半块月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逢吵必输?帮你找出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lj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