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律师的进化

作者: 张永红_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21:14 被阅读12次

    前天下单的贾明军律师的书昨天就到货,于是晚上捧书就看完了一大半,合书已是深夜。贾律师的这本书就好比他个人的成长笔记,质朴的语言记录了很多成长的点滴,特别是许多细致入微的细节令人很震撼,我相信这些一方面是贾律师记忆力好,一方面也是他日常是个有心人,很值得晚辈学习。

    印像最深刻的是他2003年就琢磨利用互联网拓展案源并付诸行动,按他的说法,他一个人从河南濮阳只身来到上海滩发展,是一个彻底的“三无人员”(无学历,无外语,无“关系”),很难打开局面。如今看来利用互联网是理所当然的途径,但是当时的互联网环境,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都还是少数,更别提律师利用互联网拓展案源了。当年网站的建立,日常的维护都是贾律师亲力亲为,这些都是需要计算机知识储备的,不仅仅是要能想到,关键还是要能做地出来,但贾律师做到了。毕竟是技多不压身(划重点),原来贾律师是中专自考学的法律,以前是石油专业,学过计算机的,所以他是有这个技术背景的。

    贾律师拓展案源也不盲目,书中他揶揄自己是没活干,专门搞没有案源的律师才搞的离婚案子。其实在今天看来,他就是在找市场盲点,瞄准案源,单点突破,走专业化之路。做婚姻案子给他的事业打开了局面,再结合互联网他早已不愁案源了。

    不久他就离开了金世永业所,这家他来沪的第一家执业平台,他在书中对此也是极其感恩的,感恩律所主任(他称刘老板),所以做人要懂得感恩,前世之事,后事之师,晚辈学习了。他来到协力所,书中他敬称为上海律所的黄埔军校。贾律师书中提到在协力所工作的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和行政搞好关系”,他上班总是很早,有时候比行政还早,他会把办公室垃圾篓里留下的纸屑顺手倒掉,其实冥冥中把行政前台小姑娘的活给干了。今后在协力所的日子,这位前台小姑年凡是通过她前台打来的电话或者前来所里的上面咨询,她都会优先“照顾”贾律师。

    在协力所工作的贾律师业务量越来越大,他和前期在金世永业一样向主任提以律所名义招聘助理的事宜,但这次得到的反馈和上次不一样,上次刘老板考虑了一番就答应了,这次要开合伙人会议决定,因为所里以前没遇到过非合伙人律所招聘助理的事情,结果是所里不给他的助理提供工位,他的助理只能用他的工位,也就是两个人共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另外还要出工位费1300一个月,写到这里才发现贾律师书中感恩刘老板也是很有道理呀。

    带助理后的贾律师没多久所里合伙人再有先后次约谈过他,贾律师书中写的隐晦,其实明白人都知道大概的意思 ,就是你不是合伙人带助力岂不是破坏了所里的规矩?当初收你工位费其实也只是权宜之计,再一次约谈你了我们把问题抛出来,你带助理就得进单间,进单间相应的条件是要年创收达到40万的(当时是2004年),就这样贾律师有点被“逼”进单间的意味。贾律师书中的话说就是他也不知道如何解决,主要是他自己的创收还达不到那个级别,去年在金世永业所的创收才17万,现在一下子要他达到40万确实让他很为难。按照他书中的话说,这时姚重华主任律师主动约请他聊聊(约他一起随便吃吃),杯盏间一方面肯定他的能力,一方面希望他迎难而上,实在达不到姚老师还开口可以拿出自己的份额补亏他的不足。就这样贾律师带着对姚老师宅心仁厚的感激走进了单间。

    进单间后的贾律师已经不是仅仅不愁案源的律师了,仅当年已经立案排队的案子就有60多宗,所以仅凭他当初自己招的一名助手已经忙不过来了,而且那名助手既不是科班出手也没有律师身份,就这样姚老师和另一位合伙人游闽键建老师让他借用他们的助理,而且他们的助理都是正规法学院出身的有律师身份。贾律师为人处世也很大气,凡是经他们协助的案件他都是五五分成,乃至两位老师得知觉得给的有点多,但是贾律师并不在意。终究是舍得,有舍方有得,两位老师的助理也是做事刀切豆腐两面光,当年贾律师的第一笔企业顾问(2万一年)就是助理帮他谈定的,或许人家企业会认为这么得力的助理那他的师傅能不是大律师吗?

    按照贾律师书中的话说,在协力是他成长最快的时光,不仅是被“逼”进单间从而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最重要的是他从“黄埔军校”学到敬波律师的“劳动法苑”是他在书中着重笔墨的一团队,加深了他对专业化的认识,也开始尝到了专业化的甜头,从此冥冥中贾律师开始走上了他的专业化之路,乃至后面被戏称“上海第一离”。

    贾律师的专业化之路是越走越深,与此同时他的“信息化”也是走得很前卫。贾律师凭借专业化和信息化此二者在当时数绝对的利器的加身名气也是越来越大,不仅为他引来了央视等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高校的青睐,后面更是获得了婚姻法学术界泰斗巫祯昌老师的赞赏和鼓励,就如他书中所说一个自考生被请去学校当老师,更是得到教授学术上的指导和支持。谈到这里其实贾律师已经单飞多时了。

    贾律师的书中写到离开协力的那一天领导颇有挽留,他们正欲图再观察他一年吸收为合伙人呢,但是贾律师心意已决,因为他的小峰兄弟(书中他称之为哥哥)还在等着他,那个和他一同从河南濮阳初来上海打拼的申浩的创始人田小峰律师。两位拿出“第一年亏,第二年平,第三年赚,大不了我在上海还有房”的豪迈,最终他们决定把他们的律所选址在交大旁边的港汇,在读者看来颇有投名状的意味。如他的书中写到,田小峰律师高瞻远瞩决定以他们律所的名义给交大新设的法学院设立奖学金,这为当时新生的申浩招兵买马带来了不少的利好。

    这个世界上也唯有钻石才能切割钻石,但是放眼看钻石还是钻石。后面就是贾律师再一次单飞了,君子和而不同,他和兄弟的治所理念产生了分歧,因为他一直坚持的是专业化之路,这就后面再有了他的沪家律师事务所。凭借沪家的平台也结合贾律师自己素有的胆识和眼光,一路上他结识了沪上的各路大律,这里面有他在河南濮阳从做学徒(实习律师)时起就开始且只能在书上敬仰的学者型大律师,也有他未来事业之路上给予提携的律协领导,还有他未来事业转折点上的人生导师和会心战友。正如贾律师书中强调的“要珍惜身边每一个人”还要“懂得感恩”。

    贾律师在书中感恩了很多人反思了很多事,“感恩”和“反思”始终贯穿在每一篇的字里行间。除了感恩“一路坦途”之外,他不断反思自己过去当时想不开觉得没有错的事。比如反思当年他选择再次单飞创办沪家,是自己当年认知水平不够,没有认识到专业化其实还是复合化,专业化的尽头就是交叉协作的复合化,他坦言当年没这个见地,所以最后再次之一选择单飞。再比如贾律师当年产生了身投律界帅才吕红兵麾下的想法,众所周知吕红兵律师是做资本市场业务的,贾律师在书中坦言他艳羡过,毕竟婚姻案件标的普遍小。贾律师的这种欲图放弃多年深耕的婚姻案件市场的专业化转战资本市场的想法被吕红兵律师否定了,倒是得到了吕律师的提点,可以试着把自己的婚姻业务和IPO结合起来,这就有后来贾律师书中提到的《婚姻、继承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这会儿贾律师再次坦言自己当时认知不够,差点没坚持专业化之路。

    这下一步又是如何走呢?专业化其实还是复合化,专业化的尽头就是交叉协作的复合化?当年欲图转战资本市场投至吕红兵律师麾下的事迹或许正是专业化就是复合化的印证?

    于2017年11月1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律师的进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mc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