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8-21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上)

2019-08-21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上)

作者: Elaine_Do | 来源:发表于2019-08-21 15:41 被阅读0次

    80后的妈妈们都提倡科学育儿,我也不例外。从小朋友还在肚子里时就看了很多关于怎么教育孩子的书,生出来后自然看的更多。这本书是阿德勒写的,他是一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总体读下来的感觉是通俗易懂且有实用性,这样一本好书值得我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成人教育与儿童的教育类似,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书中我看到一个司空见惯的例子:有一个52岁的女人, 她总是不停地贬损比她年长的女性。回顾她的童年,我们发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她的一个姐姐所吸引,而它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屈辱感和无价值感。她总是怀疑别人看不起她,当她注意到别人更受喜欢时,或是处于更有为有利的地位时,她就愤愤不平。尽管我们对这个女人的生活或她的整体人格一无所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所了解的事实来理解她。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甚至能够预测这个女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并能够清晰地描绘出她独特的“生命主线”所附带的人格特征。如果这个女人在小的时候能更好的做些引导,就不会一辈子都如此了,可见,教育的重要性。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他们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了他们的成长,儿童陷入新的困境时,他的行为常常会受限于自己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也就是说,儿童获得印象的强度和方式,并不取决于客观事实或情况,而是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或情境的方式。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从很多细节入手,让孩子更好的有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书中说了很多细节方面的,父母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我想接下来的一一分析下:

    第一、除了人格的统一性外,人性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追求优越与一些明显的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孩子对优越感的渴望来发掘他们的全部野心。如果这种自我肯定的愿望太过强烈,那么他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嫉妒心。怀有雄心过度的孩子之所以出境艰难,是因为人们常常以外在的成功来评判他们,而不是根据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来评价他们。作为家长,要做好相应的引导,要培养的是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强调胜利。

    第二、懒惰行为。许多儿童懒惰是为了缓解他们的处境,他们可以把目前的无能和无所能归因于懒惰,人们也很少职责他们能力不够,孩子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我理解的是懒惰或拖延都是孩子某方面的能力不足而表现出来的策略。家长要善于发现折现表面现象后面真正缺失的部分,及时补上。

    第三、自卑情结。自卑感和追求优越都是密切相关的。在儿童教育中,对偏离正道的儿童作出恶毒的评价是最严重的错误。一定不要认为贬损或羞辱能够有效地改变孩子,虽然有时孩子会因为害怕被嘲笑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只是假象。自卑情结中还有一个词:怯懦。怯懦带来了一种个人主义的、好斗的人生态度。怯懦的人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有这种性格的儿童常常会变成挑剔的人。他们不愿意赞扬别人,并当别人被赞扬时,他们会心存不满。所以说,一旦发现儿童对他人产生敌意的苗头,做家长的就要注意了,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他是有强烈的自卑感的儿童。这种自卑感通常表现为两种极端的行为模式,他们说话时要么退缩胆怯,要么咄咄逼人。不管如何,都是为了追求他人的认可。自卑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心怀怨恨。这些心怀怨恨的儿童通常会有一种破坏别人生活的性格特征。

    第四、了解儿童与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儿童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全部兴趣和注意力都放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因为母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儿童的兴趣和信任扩展到他的同伴那里。母亲真正该做的是什么?除了给予安全感,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最重要的我想应该就是上面那条。

    第五、了解家庭由谁做主,对于认识儿童心理也非常重要。家庭通常都由父亲做主,也应该由父亲做主。如果家庭由母亲或继母做主,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父亲通常也得不到孩子的尊敬。如果一个男孩来自母亲做主的家庭,那么他通常会对女性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这样的男人要么会回避女人,要额会让他们家里的女人(包括妻子)苦恼不已。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8-21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rb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