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听到群里卫红师姐的分享,她把她和她孩子的故事说得很详细,我听着就像在看一部电影,而这部电影里放着的是曾经的我和我的孩子。
场景一:为了游戏问题,我们对孩子的电脑时间强加控制,当时还为自己用了最先进的软件监控他而洋洋得意,还介绍经验给其他家长。保管他的手机,我认为需要的时候才给你。我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还打着遵守契约的名义,控制你。这不就是一群大人围殴一群小孩,以强欺弱,不是霸凌是啥?
场景二:孩子为了生存,开始反击。以做作业的名义借手机,然后一借就不还了。他怕你找到手机,就开始藏起来,这时候他的心理就是你藏我东西,那我也不让你好过。以牙还牙,恶性循环开始了。于是家里天天上演藏宝和寻宝游戏,如果最后耽误事儿了,家长对着孩子一顿威胁,臭骂,甚至暴打。
场景三: 孩子毕竟是弱者,最后他输了。他就会冷暴力对着你,不跟你说话,锁门不出来,或者哭着喊着求你放过他。这也不是你想要的胜利,其实你也输了。你失望至极,于是你也失控了,接下来就是互相伤害,互相折磨。
以上的情景和结局都是源自于我想对孩子的控制,还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来对你进行控制。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愿意被控制的,但我们却又想着去控制别人。我们其实很弱,知道自己控制不了其他,就控制控制自己的孩子吧。因为我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私有的。我们常说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才说你的,换别人家的孩子我才不说呢。我们打着爱的名义来管控孩子,只不过是帮自己的控制欲找了个合理的借口。
任何管控都是一种侵犯,你向前一步,孩子必然会后退两步,所以你和孩子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我们说要放任,其实就是说不要去侵犯孩子的空间,把洞见留给孩子,把选择还给孩子,做你该做的,说你该说的,但不要试想着去控制孩子。
可能我们会说如果孩子能管好自己,我也不想管他啊。我们给他信任,但他总是辜负我们的信任啊。
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说,我先自己管好自己,孩子的事别插手,我也相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孩子一定能自己管好自己。不管什么时候到来,让我们脑海里都重复着美好的情景吧。
情景一:温馨家园,其乐融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幸福。每天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说说自己今天的故事。
情景二:专注工作和学习,每天收获满满。高效学习,能量满满,休息充分,精神充沛,沉迷学习拦也拦不住,哈哈。
情景三:生活中充满爱和美。每个人都爱自己,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世界都是美好的,大家热爱分享和给予,走到哪里都能有美好的遇见,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都让你欣喜。
感赏孩子今天终于和英文老师和解了,一个月的时间,他终于放下了。今天认真配合的上课,还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非常惊讶他的改变,高兴地表扬了他,他回来也非常高兴。我也感谢老师和我良好的沟通,体谅和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殊性。
感赏孩子今天中午为了完成功课,没及时吃午饭。结果惹了外婆生气,过来骂了他两句,说不给他吃了。我对儿子说,你看因为你的行为造成很多人都生气了,我也很生气。结果儿子说,婆婆只是说了一句嘛,我还有一题,做完就去吃了,没关系的。然后笑嘻嘻地去吃饭了,接着就去上课了,情绪比我们都稳定啊!
感赏孩子热情高涨地投入他的小说创作了,用老师的话说,真不是普通人有的毅力。
感赏孩子现在对自己的学习有要求了,你问他后天考试你需要温习一下吗?他会肯定地说要啊。
感赏孩子对自己未来的选课有了明确的方向。他愿意选较难的数学二微积分来挑战自己。我说这个课是要周六上的,他说没问题啊。看来他对自己的数学还是有自信的,也愿意为此付出时间。我说数学还是要靠刷题来提升的熟练度,他说好的,他可以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