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六年11班在12月份跟随着百班千人共读一本书:林良的《爱海的孩子》,直播直接在班群里进行,马来西亚的郭史光宏老师给我们作了分享,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还积极分享了收获呢。下面看看同学们的听后感受吧。
《爱海的孩子》共读感想
六11班 郭珂欣
昨天晚上参与了光宏老师主持的共读林良爷爷《爱海的孩子》活动,和光宏老师一起感受了林良爷爷散文中的童年,共同回顾了不自觉嘴角上扬、忍不住鼻子发酸的故事情节和文中的人生感悟。同时,也通过林良爷爷的录音和玮玮老师的讲述,了解到林良爷爷的生活趣事,感受到了他的和蔼可亲、温文儒雅,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
通过共读和光宏老师的介绍,了解到林良爷爷的童年是在战争期间度过的,战火导致林良爷爷家道中落,居无定所,生活困难。为了工作,他去了台湾,由于当时大陆和台湾没有开放探亲,一直到三十年以后才和家人团聚。可是,林良爷爷并没有被悲惨的生活和经历打垮,反而在苦难的环境中淬炼了自己,让自己的心理更加的强大和坚韧。在《舅爷》一章中他写道:“战争、逃难、流浪,我们家由殷实变成贫寒。我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接受最严格的生活的磨炼。经过冰与火的锻炼,我把我童年的任性跟骄傲连根拔起,学习同情跟谦卑。”在《灼如伯》一章中他写道:“对我来说,好日子是使我想到幼稚的童年,苦日子却使我体验到奋斗的滋味,那是对二十一岁年轻人更具诱惑力的。”
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乱的和平年代,生活的衣食无忧、平安幸福,和林良爷爷生活的时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这优裕的环境中,有的时候总是滋生出任性和骄傲,为一点小事没有满足要求大吵大闹,为一点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骄傲满足。想想林良爷爷的话,我们还需要刻苦学习,还需要更加努力地磨练自己,将来做国家有用的人才。
《爱海的孩子》听后感
郭宇轩
林良爷爷的小女儿分享了一些关于林良爷爷小时候的趣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去看火车。林良爷爷小时候很喜欢看火车,看那种庞然大物从身旁呼啸而过,看火车喷出的浓浓的黑烟。有一天他好奇心大发,想去看看火车头是什么样的。于是他趁妈妈没留意,跑到火车的铁轨上,看那红彤彤的火车头从远方顺着铁轨"轰隆轰隆"地冲过来。终于,他看到了火车头,那红彤彤的、帅气的火车头。但他的代价却是换来了妈妈重重的、充满责备和惊喜的一掌。这让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你在做这件事前,首先要看看它值不值得你去做。
但林良爷爷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值得的,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愿望,一个想了很久的愿望——看火车头。
《爱海的孩子》读后感
听完了课,心中满是敬佩,因为我从中体会到了林良爷爷小时候的趣事。看火车头这一件事情看出,林良爷爷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因为除了想去卧轨的人,没人会有这个胆子。可是林良爷爷竟然能站在轨道上看着火车向他冲来。这是多么危险啊!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他女儿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以前的林良爷爷。而且,在他小时候,外婆是多么爱他。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外婆,像林良爷爷的外婆。林良爷爷在房间写作时,几个小男孩曾多次打扰到他去他的院子里捡球,他没有责备,没有烦躁。这里更能看出林良爷爷的宽宏大量以及对小孩子的关心。
林良爷爷是一个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人,为了看到火车头,竟然去到轨道上看,然后挨了妈妈一巴掌。可他不羞不闹反而觉得收获了许多。这更令我敬佩!
——谢礼壕
2017年12月24日晚
谭楚悦 《爱海的孩子》听后感
我听了直播,分享的是《爱海的孩子》这本书的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老师也分享给我们听了。令我再三回顾的片段,
“母亲因为我身体瘦,说了不知多少话,劝我多吃青菜,我总是不乐意,但是这种事对外祖母来说却简单多了,她不停的赞美我的脸长得非常丰满,我为了我的四肢也能获得同样的荣誉,偷偷的吃了不少的青菜。”祖母只用了赞美的话,让“我”吃了青菜,而不像妈妈那样唠唠叨叨的,让“我”心生烦念,所以,这里我忍不住再三回顾,因为我,所以我觉得外祖母的方法很新奇,又很奇特,让我忍不住再三回顾,希望我有这样一个外祖母呢!
我觉得林良爷爷满心都是文学,满心都是诗。因为有一次他去做健康检查,医生问他:“你最近有什么不服?”因为林良爷爷的听力不是很好,他觉得这个医生很懂文学。他还以为医生问他,最近有没有看《约翰克利斯朵夫》,他还以为医生要跟他聊文学呢,最后医生郑重地跟他说:“你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然后林良爷爷才有明白。
令我最欣赏的是林良爷爷虽然年纪那么大了,但是很幽默风趣。
——12月24日
听《爱海的孩子》有感
听了《爱海的孩子》读后有感的讲座,我也有很多感触想要与大家分享,虽然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从老师们细致的讲解中我听出了林良爷爷那时生活的艰苦及童年时期的天真无邪。
《爱海的孩子》这本书给我们呈现出了林良爷爷童年时的艰辛与贫苦,现在我们的生活是衣食无忧的,但林良爷爷的童年正是处于生活动荡不安、硝烟弥漫的战乱年代,别说能够衣食无忧了,林良爷爷一家人甚至没有一个可以长期稳定的住所,那时候“死亡”对于他就已不再陌生,他的四弟在三岁那年就长眠于地下了,对于弟弟长久的思念,陪伴了林良爷爷的一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林良爷爷不得不将自己那任性的孩子气深深隐藏起来,为自己戴上了一层成熟的面具。
尽管条件是那般艰苦,但是林良爷爷仍然乐观地面对生活,书中有一个情节我很喜欢,那就是林良爷爷看火车,爷爷看过很多次火车从他面前奔驰而过,但是他是多么想正面看看那闪着红光的火车头,于是有一次,在和妈妈站在铁轨旁时,他突然挣脱妈妈温暖的手,一下子跑到火车轨道上,面对着迎面快速驶来的火车头,火车冲来的刹那,他飞奔上了站台,当母亲那既喜悦又愤怒的一巴掌重重拍在他的肩膀上,我想,他根本感觉不到痛,相反在为自己勇敢的看到了正面火车头而兴奋不已呢!
《爱海的孩子》这本书向我们反映了林良爷爷儿时的艰难与快乐,也让小读者们体会到了无尽的乐趣,我一定会带着这些乐趣认真读完这本书,走进爷爷那快乐的童年!
任君奕
2017年12月24日
苏若宁《爱海的孩子》有感
听了光宏老师的直播后,我知道了林良爷爷童年有令光宏老师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嘴角上扬的部分,也有令光宏老师不自觉鼻子发酸的部分,我也觉得林良爷爷的童年不像我们的童年衣食无忧,每天快快乐乐的。
光宏老师也讲了林良爷爷的母亲以前是比较富有的,但后来父亲去世,一家人开始逃难。
我最感兴趣的是林良爷离家进的那一部分,林良爷爷出走时他的姐姐弟弟来到港口送他,母亲在床上应该是怕见到林良爷爷后会哭吧!弟弟在送林良爷爷时还在吃着东西但林良爷爷坐上船时,他隐约看到姐姐和弟弟哭着向他挥手。从中可以看出姐姐、弟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弟弟虽然小,但他也知道林良爷爷是离家出走,他们都不知道林良爷爷这一走竟是三十年。
林良爷爷的童年是硝烟弥漫和面临着死亡的,但我们的童年是衣食无忧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象林良爷爷一样为国争光。
共读感受:昨天听了光宏老师的解读,我受益匪浅。收获有很多:我知道了我们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要思考问题,体会林良爷爷写这本书的目的和意义,看着林良爷爷离乡后受到的艰苦,可他还是如此坚强,值得我们去学习。只有像共读书单里的问题那样,理解透彻。这样,作文能力才可以提升!——--陈柏桥
《爱海的孩子》共读感受:
一本书有着很多种读法:有的人会选择走马观花,随手翻页;也有的人选择专心致志,咬文嚼字;还有的人会选择边读边画,记下好词好句,写上详细批注,读透一本书的精髓。前夜,我听玩了光宏老师对范老师的推荐书目《爱海的孩子》的讲解,感到一瞬间受益匪浅,听完后又回味无穷。
光宏老师详细的讲解了整一本书,介绍了让光宏老师嘴角上扬和鼻子发酸的部分,当然还有需要回味再三的片段。从这一个个的句子中,我好像看到了一幅幅画面从我面前闪过,或令人发笑,或让人感动,一位位长辈语重心长的话语环绕在我耳边,一个个小伙伴欢声笑语荡漾在我的脑海里。从初见,到认识,再到相熟,最后有会离别,一个个人都伴随林良爷爷的童年消失在人生长河中。
比较起我们,林良爷爷的童年曲折,辛苦,全家狼狈不堪,却能写出如此不朽的作品,而我们的童年,幸福,安全,全家和谐有爱,有的同学却生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珍惜良好的生活环境,整日游手好闲在学校混日子不干正事,我们可要改进缺点,发扬优点,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更上一层楼。
听完光宏老师的讲解,我受益良多,不仅把这一本书读透了,还收获了许多道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争取做祖国的栋梁之才,像林良爷爷一样,为世界做贡献。
刘哲瀚
12月25日
六年(11)班吴文涛:昨晚,我听了林良爷爷的祝福后,我的感受是: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林良爷爷,但是我从他的声音中可以听出他历经沧桑。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还能有如此的幽默感,实在让人觉得可和蔼可亲。祝林良爷爷长命百岁。
下面看看2位同学的创意写作吧!
【1】 给台湾林良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林良爷爷:
您好!
我是一个来自大陆小读者,我读了您的书《爱海的孩子》后,感触很深,由此写信跟您来交流交流。
《爱海的孩子》是一本有趣的书,每读一篇,我都会思绪万千,有时会让我的嘴角上扬;有时又让我不由自主的鼻子发酸;有时又让我情不自禁张大眼睛,嘴巴成了一个‘O’型。总之,无论如何,我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好像书中的一个人物,演绎出了一幅幅动人画面。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让我感触很深的故事,不过我想与您分享一下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那就是:《庆祥》,在这一篇文章中,您把庆祥执着地写诗的特点给跃然纸上,仿佛我眼前就有一个穿着整洁衣裳,手拿一张稿纸,跑过来兴奋地对我念着他那关于‘外国神’的诗,念完后两眼还闪闪发亮的问着我写得怎么样,这样的一个少年。不过在文章中,让我最敬佩却是庆祥对诗的热爱,以及他对写诗的执着、不放弃的精神。故事中,庆祥明知自己的诗写得不大好,于是他便虚心请教,还把自己的作品念给更多人听,这不正是一种对诗的热爱与追求吗?这让我想起有一次,老师叫我参加一个征文比赛,我自认为我写的很好了,所以我写完后一点都不想改,也不想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喜欢改,因为我觉得我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写的是写最好的,你那么多意见你怎么不去投稿?就这个时候,我读到了一篇文章,是说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时候,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而反复推敲的事,这时,我才醒悟过来:连像王安石这样的大文学家都会为了一个字而反复修改,反复推敲,而我太过于自大了,我又算什么?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改呢?在此之后,我不但自己修改,读了一遍又一遍,还给爸爸妈妈看,并且听取老师,同学们的提议来改,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好了很多,我认为那时的我就如同庆祥一样执着、认真!看了《庆祥》后,我更坚定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都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努力做到最好。
敬爱的林良爷爷,我非常喜欢您这本《爱海的孩子》,它深深的打动了我!
祝您
身体健康!
来自大陆的小读者:贾若琪
2017/12/31
【2】 故事迷成长记
(郭宇轩)
故事对于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就隔着肚皮给我讲《格林童话》。妈妈在外面听,我在肚子里面听。所以,从我这个小生命一诞生,哦,是还没诞生,便与故事结下不解之缘。
有人5、6岁读完《西游记》,而我5岁时就听完了《西游记》。那时候,我总是缠着和爸爸睡,因为有故事听。爸爸每天晚上给我讲《西游记》里的故事,从唐僧刚从东土大唐出发开始,一路上三打白骨精,和车迟国国师斗智斗勇,在盘丝洞大战蜘蛛精,到最后取回真经。我都听得津津有味。有时爸爸说着说着就犯困,差点睡着,我总是“机灵”地“提醒”爸爸:要把故事讲好。有时我听了一个故事觉得意犹未尽,央求爸爸再讲一个,爸爸不犯困时便会答应我。有时爸爸还在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我反而被爸爸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催眠、进入梦乡了。别人讲故事多半拿着书边看边念,爸爸为了让我早点入睡,都是提前先把故事记忆下来,讲时凭记忆再加上自己组织语言,大量运用广府方言,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幽默风趣,这种风格总能把我逗笑。他总是说:普通话固然要普及,但各地方言也要保护、传承好。从我出生开始,我就成长在一个普遍说普通话的环境里。只有爸爸由始至终坚持以本地方言跟我对话,他总是认为是他凭一己之力让我学会了广府话。对此,我不完全赞同,我觉得我的努力才是最大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潜移默化下我也能熟练地使用广府话了。
9岁,别的同龄人还在追逐打闹,看迪士尼动画的时候,我就开始阅读一些类杂志书刊,如:《读者》、《实用文摘》、《故事会》。我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观看。看完后,我便来个角色互换,给爸爸讲故事了。
可以说,我是在故事的世界里成长的。故事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是我童年的一门必修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