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罗胖被许多人质疑为只是在“贩卖焦虑”,“包装概念”,他的跨年演讲也被很多人诟病太过商业化,只是用故事和金句堆砌而成。但在今年,我还是完整地听他讲完了53个故事。
姑且先不评论他故事讲得好不好,仅就4个半小时,在没有一个观众的情况下,能精准控制时间、情绪,还能完成商业植入这一点来看就令人佩服和学习。
对于已立志2022坚持写点什么的自己来说,这份演讲稿无疑是很好的学习教材和练习素材,不妨看看。
先从罗胖的第一个故事开始。徐伟,一个仅有高中学历的父亲,为了患有极罕见重症疾病的孩子,自筹资金,自建实验室,研制“救命药水”。
其实,在他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我在其他的公众号就已经看过徐伟的故事。从职业的角度,我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药物研发不就是为了徐伟以及千千万万像徐伟这样的人而存在的么?
从个人的角度,作为一个母亲,我能深刻理解徐伟作为一个父亲的心。他的出发点或许并不是那么伟大,他的想法很简单,只是为了想救自己的孩子。
这是我看完这个故事之后的两点感受。而罗胖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这个故事。他通过引用德鲁克说过一句话:“人们喜欢说意志可以移山,但其实只有推土机可以。” 来说明在这个时代,解决问题不仅要依靠个人意志,更要依靠技术和方法。没有客观的技术支撑,这个父亲对孩子的爱即使再多,恐怕也没有办法制造出救命的药水。
其实,这个故事也反映出一个更加普遍的道理,即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内部和外部要统筹兼顾的道理。任何一件事想要成功,既需要外部条件、客观环境允许,又需要个人的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两者缺一不可。
这个道理确实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罢了,只不过罗胖用了个煽情故事的外衣,外加引用了个冷门的金句。
话虽如此,这样的道理,能用新颖的角度和故事来讲述,并让大家为之动容,不也是另一种“创新”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