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作祟?不可能!七八岁左右的孩子怎么会理解大人们“爱面子”的心态,那时候的我还是童心未泯、纯真善良的小人儿呢,整天咋咋唬唬的,幼稚的表现令大人们头疼!更令人大人们头疼的是,小孩总是想着自己马上要做“街上人”的事情,在村里到处说,甚至对自己即将转变为“街上人”的身份感到骄傲和窃喜。
90年代,不知从哪里吹起一股“买户口”风,2万元可以买来一张城市户口,乡下人就可以摆脱种田的命运,以后就能到街上去享受街上人的生活和待遇了,这对于老实巴交的农民是意想不到的。
以前大家总认为农民伯伯的小孩将来长大也还是要种田的,离不开种田的命运。
听闻这个好消息,各村每户奔走相告,传达着自己喜悦的心情。
那会,对于多数家庭来说2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花2万元就可以摆脱乡下人种田的命运,那是要使出浑身解数成为“街上人”的。
以前对于“乡下人”和“街上人”的命运理解是天差地别的。能够成为“街上人”,拥有“街上户口”是挺着腰杆子走路的。农村人的眼里“街上人”有钱,穿金戴银,不愁衣食。
家里存款不够又想摆脱种田命运的,只能出去借钱,借得到钱的那算好的,借不到钱的也不再想着借钱的事了,眼巴巴的看着“到手的鸭子飞走”,老实本分的留在家里种田。
2000年,新旧交替的社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化,“街上人”不再是优势,随着农村宅基地的拆迁,拆迁户都可以在城里得到三套以上的房子,“乡下人”成了香饽饽。
越来越多的乡下人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村庄,被安置在了政府规划好的小区内,自己住着一套,留给儿女一套,还剩一套卖掉换成现钱。随着房价上涨,这批拆迁户也跟着沾了光,房子卖到了好价钱,现金攢在兜里,下辈子就不愁了,前半辈子在田里干活,后半辈子也能捧着热茶杯串门或搓搓小麻将,感叹“国家好”,“领导为人民着想”,“拆迁致富”,等等,老一辈的人聚在一起,就是歌功颂德。
90年代没有“买户口”的人成了最实惠的一批人,他们也不再为当初没有成功争取到城镇户口而懊恼,而是庆幸当年没有“买户口”!
在他们身上你似乎又看到了另一种生活:人情味。
他们是朴实的,也是最好客的。逢年过节逢年过节总喜欢在家里宴请宾客。
好客的主人家在家里摆上一桌到两桌,隔夜烧好蹄膀、八宝肚、整鸡整鸭等几样硬菜,热情款待这些“贵宾们”。乡下人吃菜讲的是好吃实惠,一盆菜满满当当,价廉物美,比起上饭店吃,可吃不上这么好吃的菜肴的,乡下人好客重在人情。
以前外婆家没有拆迁的时候,每年的年初一他们总会留客人到家里吃饭,外甥、侄子聚在一起。当然,我外婆也算是好客的。自己在家里煮一桌好小菜,众人谈笑风生,别提有多热闹。
还是“乡下人”最闹猛,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农村人的朴实、好客,然而也有一些的小精明,这些属于我们的“人情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