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十大部族用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作为自己的图腾徽号,分别代表他们能够制作的十种工具。
这些令他们引以为豪的工具是什么呢?
“甲”:在甲骨文中早期就是一个“十”字。
人类文明早期,部族之间发生冲突,打仗时一手持棍,一手用两个棍绑成一个十字架作为盾牌,这就是“甲”字的早期构型。
以后在上面覆盖一块兽皮,即是“甲”字来源,它表明甲部族特别会制作盾牌。
“乙”:这是一条绳索。
古人要想制作绳子,难度实在太高。
那时没有化学纤维,植物纤维又非常短,而早期的植物纤维只能从麻中来,比如亚麻。要制作绳子,首先得把亚麻放在水中,把它的肉质部分淋烂,把其中的短短纤维素提取出来,然后集成束,弥合成长绳,中间还不能打结。
这个难度相当于今天放火箭上天的高技术,因此当年能制作绳子的部族以此为图腾徽号,这就是乙部族和“乙”字的来源。
“丙”:在甲骨文中最初上面是画个头部,这是钻木取火的工具。
用火是人类独具的能力,可以算作人类文明初期的最明确指标。
中国古人最早的祖先不是女娲伏羲,而是燧人氏,即最早用击打燧石取火的人。
而钻木取火是找一个硬木做底盘,再找一个软木在上面高速摩擦,生热起火,然后吹燃底物,这样才能取得人造火。
于是丙部族就发明一个让木条穿着绳子可以在拉动的过程中快速旋转,从而形成取火火源的工具。
“丙”字一直都有火的含义。比如后来加一个火字旁变成转注字,叫彪炳历史,就是被点亮在历史中的含义。
“丁”:丁字最初画的是一个铜锭。
丁字最初画的是一个铜锭,把铜锭截面画在上面,以后逐步转化为丁这个字形,实际上是这个部族最早采矿冶炼制作了铜器,于是以此为骄傲,形成丁部族。
(待续)
(编辑整理于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