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正文二----没有令人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作者:熊培云
文/月出皎兮
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的每一片羽毛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它想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逆境中,要勇敢地逃脱那堵禁锢我们的高墙,追逐自己的命运,追逐自己的自由!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读《自由在高处》的第2部分。
01
作者熊培云设计过一个问答: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来测试人们的想法。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站在囚禁者的立场。他们回答:用来杀人的、用来关押思想的、用来孕育仇恨的,诸如此类种种。没有一个人,站在被囚禁者的立场去思考。在这个问题里,人们以为集中营中的某种罪恶,便是它的全部,却忽略了集中营里生活着的每一个囚徒,这反而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其实,从囚徒的角度来看,集中营是用来抵抗的、用来逃跑的、甚至是用来积极面对的地方。
所谓集中营,只不过是一个逆境,人生无处不逆境,而我们就是那些身处逆境中的林林总总的人。怎样面对逆境,甚至从逆境中逃脱,战胜逆境,获取我们心灵和身体的自由?这才是这个问题背后真正的深意。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了一个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安迪如何花19年的时间,用一把小锤子挖通了地道,成功逃脱肖申克监狱,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安迪曾经被狱友告诫,依靠他的那把小锤子,一百年也不可能挖通地道,但安迪用时间和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
一切的逆境就如同肖申克监狱的高墙,不突破它。生活便是不断忍受痛苦和绝望,而在痛苦和绝望中渐渐失去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02
世界上并没有令人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第一段实验:将一只狗放入一个封闭的、无法逃脱的铁笼中,对它进行电击。电击的强度能使狗感到痛苦,但不会对狗的身体造成伤害。实验狗在被电击以后,惊恐万分,左冲右突,上蹿下跳,试图逃脱。但是努力过很多次以后,它发现根本不可能逃脱,于是不再挣扎,默默忍受电击的痛苦。
这时进行第二段实验:将实验狗移入另外一只笼子。这只笼子分为两边,一边有电击,一边没有电击,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能轻松跃过的。但是实验狗并没有试图去跃过中间那块隔板,而是继续呆在有电击的这边,忍受电击。而将另一只没有经历过第一段实验的狗,直接放入第二只笼子以后,这只狗很轻易的就跃过了隔板,逃到没有电击的一边。
这个实验向我们表明了:绝望,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积习。它来自于过去的经历,而不是来自于现在。当我们的心被痛苦,绝望,或者其他种种不好的情绪充满时,我们就不能再有跃起的力量。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习得性无助”。这一实验,也让我们明白真正制约我们的不是处境,而是我们已经“习得性无助”的那颗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条件即逆境。比如某男生爱上了一位姑娘,但他没车没房经济条件不达标,被姑娘拒绝了。这显然是一种逆境,条件制约了爱的能力。再如某同学家境富有,成绩不如你,却可以出国留学,而你只能在国内读大学,这也是一种逆境,条件制约了求学方式。金鱼养在鱼缸中,鱼缸是它们生存的条件,但同时也限制了它们。鱼缸的四壁约束了金鱼活动的空间,而鱼缸是易碎品,也许某一天会被顽皮的小男孩打碎;也许某几天主人忘记给鱼缸换水,鱼缸中的水变得污浊发臭,这些都是威胁金鱼生存的逆境。
03
人一出生就会被许许多多的逆境限制,所以人生就是由一个逆境转移到另一个逆境的过程。幸好与金鱼相比,我们可以比较此处的逆境与彼处的逆境,现在的逆境与过去的逆境的区别,并寻求改善。通过对逆境的选择,不断改善自己身处的逆境,积极的生活,不断地超越无穷无尽的逆境,才能越来越自由地做我们自己。人这个物种的进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与改善逆境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超越了其他所有物种,最终成为地球的主人是因为遵循了逆境之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则。
作者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解释这句话,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广为人知的霍金,他在只剩下三个手指可以动的时候,用这三个手指和特制的鼠标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或单词来造句,通过电脑播放出声音。他完成一篇1小时的演讲稿需要花费40天。但霍金从来不去想自己的病况,也从来不去想是他的病阻碍了他的梦想。《果壳中的宇宙》是他最喜欢的书名。他说:我既使被关在果壳之中,我也以为自己是无限的空间之王。
另一位是世界顶级时尚杂志,法国《ELLE》杂志的总编让.多米尼克.鲍比。他因为一次意外完全丧失运动机能,只有一只眼皮可以动。他通过眨眼一次代表“是”,眨眼两次代表“否”,来选择字母牌上的字母,组成单词再组成句子,将自己的一生写成一本《潜水钟与蝴蝶》,被拍成了电影。他说:生命是一只沉重的潜水钟,而思想却像轻盈的蝴蝶。
他从来不去想“活着还是死去”,这样无聊的问题。相对于霍金和鲍比来说,我们的逆境算得了什么?既没有果壳禁锢我们的身体,也没有像潜水钟一样沉重的生命,把逆境当成促使我们更好成长的工具,克服并超越它,我们终将获得向往中的自由。
各位书友,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在下一节里,我们将一同去探讨:坚守良知使我们更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