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妹妹是个聪明又有个性的漂亮孩子,听说这次数学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这让为人母的小姨十分担忧。她跟全天下所有父母一样,十分担心孩子的成绩会直接影响到她将来读什么样的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就业。眼前最不乐观的是,妹妹家周围仅有一所好中学,只有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才可以就读,成绩靠后的会被就近分配到普通中学。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从读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的十六年里,学习成绩是否优异不单单是一个评估学习情况的数字,更决定一个孩子未来求学的环境、资源、人脉…
这对于一个只有十岁的妹妹来说是很难明白的,毕竟她还在探索这个世界,她只会将注意力放在她觉得好玩新奇的事情上。例如,她喜欢玩水,夏天,无论多晒也要去小区泳池,就这样,一个夏天轻而易举的解索了游泳技能。相比于她同学在她父母专门请人教游泳都没有学会的情况,是不是对于孩子来说,她们认为“好玩”才是学习的动力?那是不是只要将应试教育变成一件妹妹认为"好玩"的事情,她就可以考高分了呢?可能吗?如果学习真能变成好玩的事情,大概就不会有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成绩差别了,因为孩子是天生的游戏王,对“好玩”的事情孩子们最拿手了。即使现在教育界也提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确实可以让孩子们更快的理解应试教育下的知识点,但并不足以成为孩子们主动学习、爱上学习的原因。
我想,
成绩好这件事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价值的,不仅可以获得优于其他同龄人的就学环境、教师资源、未来同学人脉,还有一种优越感。在同龄人之间,成绩好的孩子会更自信,更相信自己的付出可以让自己比别人“得到”更多。这里的“得到”,可以是父母更多的爱与关心,老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同学更多的喜爱与羡慕,甚至是周围不太熟悉的叔叔阿姨们的赞赏与鼓励,等等。这些“得到”足以成为一个孩子开始用心学习的原始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