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为这个文集写序,以表我的认真之意.
为什么叫"细苗",我知道,我是个多年的初学者,对写作始终保持着不灭的热情,但执行力又是另外一回事.把写作当做工作来努力,工作中的无可奈何以及种种坚持,在我把写作当作梦想这里,始终无法认同.
我感谢书籍,能够平复我内心的烦躁和矛盾,我对读书的深爱不容置疑.《平凡的世界》我读的第一本书,便将我领入无法自拔的世界,我把她读过很多遍,依然是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书.
第二个阶段,有些模糊,但是对我很重要,十六岁,我从不断重复的梦中,选择把梦里的世界纪录下来,虽然那时我只是个连作文都要被老师刷掉好几遍的写手,但是我狂热的爱着写作,至于好与坏,谁在乎,我只是疯狂的表达着.
我找到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一种出色的创作,动漫的世界与书中的世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闪耀着每个创作者的思想之花,我为之痴迷,几乎花掉了大学时光所有的时间.在大学快结束时,回过头来发现,一切疯狂的源头还在那里,我想如他们那样表达,人物形象鲜活饱满,能感受到现实感,仿佛我们就像他一样存在,矛盾,有正反面,多重情绪交杂下做出选择.题材选择让我惊艳,使我们从未想过,甚至是在过去的作品中从未看到过,似乎开拓了一条新的闪着光的道路.
在快毕业时,我结识了《源氏物语》,在工作之后的四年里,这本书发挥着消遣的作用,总是被其他奇怪的新鲜的念头打断,我始终承认她的正室地位,却从来不间断狂撩其他的小清新.在这漫长的四年里,书看了不少,但我却不能深刻的记起哪一本,看到他们,想起来的,只是一些夹杂的人和事,匪夷所思,又唏嘘不已。
最近各大网站在怀念汪曾祺先生,三年前我最迷茫的时候,无意间在新开的书店里看到这本《汪曾祺短片小说选集》,打开第一页,便知道,世间再无汪老.读汪老的文字,每一页每一行都残留着古典的香味,叫人直呼,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学,这才是中国原来的样子。让我想起一个人,对方是名副其实的文学素养极高的作家,我在第一次见面就卖弄自己读过汪老的短篇小说,成功的引起了对方的注意。虽一鸣惊人,但我深知自己腹中全如草芥,在后来的接触中,让我觉得越来越自惭形秽,忍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中断来往。
我读的书少,悟性也不高,试着读一些名著,虽然收获的只是一些主观的感受,与梁文道老师的解读差之甚远,但我还是想要坚持下去。《了不起的盖茨比》《百年孤独》《红与黑》读来有一些感受,可是并不深远,也许是角度的问题。
读书之后的收获,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思考,一直是我在考虑的问题,也做了一些尝试,并不全面,跟正统权威的一些评论家所提出的思考方向有不小的差异,虽认同,但我认为读书之后的感受是自己的知识经过整合然后重组,不能趋同,这是我读书的态度。
“细苗”与“春水”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针对我自己的真实情况,我想到了这两个词。我还是个写作的初学者,用细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春水”借鉴了冰心先生的诗集名称,希望自己多读书,多思考,像一江春水蓬勃,奔腾,迸发出汹涌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