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的我们会感到疑惑:超出本分的好处不该要。但问题是,哪些是该拿的,哪些是不该拿的,哪里有严格的界定啊?
答:1、今天确实没有严格的界定了,但礼制社会是有严格界定的。
2、为什么呢,因为今天已经不是价值一元化的时代了,就连在公交车上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这种事,都会有正方、反方、第三方发表不同的看法。
3、而在礼制社会,价值高度一元化,每个人的“分内”和“分外”都很明确,完美的生活方式就是毕生恪守本分,活得既不更高一点,也不更低一点。
4、如果论资排辈,你熬到升级的时候了,你的生活规格才可以相应地升级。
二、有一件事,我们误解孔子了
1、背景: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对颜回的感情特别深厚(哭说“天丧予”)。
2、事由:颜回死了,颜回的父亲就请孔子帮忙,让孔子把自己的车卖了,给颜回买一个椁。
3、结果:孔子毫不含糊地拒绝了颜回父亲的请求。
4、理由:第一,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就只有棺,没有椁,因为以孔鲤的身份就不该有椁。颜回的身份并不更高,所以不配用椁。
第二,自己好歹做过国家干部,还是高级干部,出门坐专车是这个级别该有的体面。如果把车卖了,以后出门只能靠腿,这成何体统!
5、误解:《论语》的这段内容,在今天看来特别没有人情味儿。
6、真相:因为,“礼”的核心是“克制”,或者叫“恪守本分”。
孔子一生致力于“复礼”,要把礼崩乐坏的世界恢复到礼乐和谐的从前,所以,无论私人感情有多深厚,无论他的心里有多想倾家荡产给颜回风光大葬,但这种感情一定要受到礼制的约束。
也就是说,颜回的丧葬规格必须合乎他的身份,自己的出行规格也必须合乎自己的身份。一切刚刚好,这就是中庸之道。
如果孔子真的卖了车给颜回厚葬,那就应了密康公母亲的那句话:“小丑备物终必亡”,一定没有好下场。
三、你真的以为:在那个时代的贵族眼里,虚名比实利更重要吗?
答案是:呵呵。
1、故事情节:晋文公执行“尊王攘夷”策略,替周襄王夺回了王位。要论功劳,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所以周襄王拿出很多土地赏赐给晋文公。晋文公貌似一点都不贪心,回答周襄王说:“土地我就不要了,我只希望将来我的坟墓里边能挖一条地道。”
(notice:晋文公貌似一点都不贪心,貌似)
2、背景知识:丧葬规格同样各有各的本分,埋葬天子才用地道。所以晋文公真正想要的,是一部分天子的礼仪。
3、在今天看来,如果周襄王同意了这个请求,能省下大片的土地,没有任何实际利益上的损失。
4、今天的我们会得出结论:在贵族社会,虚名远比实利重要。
5、真相是:如果没有地道带来的这点虚名,晋文公再有实力也只是霸主,是诸侯们的大哥,
但以他的实力,再加上这一点虚名,他就隐隐然比其他诸侯高了一个辈分,和天子平辈了。
周襄王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于是冒着得罪实力派的风险,长篇大论讲了一番拒绝的理由。晋文公倒也没有翻脸,不情不愿地放弃了地道,接受了土地。
6、恍然大悟:看似争“礼”,实际是想争更大的“利”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