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复习学习理论,看到了里面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一些说法,结合现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有一些思考想要记录一下:
1.巴普洛夫的狗。这个经典的行为反射实验,现在我开始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要形成这样的一个条件,反射需要反复的进行强化,这个时间周期不可控。叫他晨晨来说,从小到大,现在七年的时间,他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没有好好的养成,也许是因为他的生理成熟度不够,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教养方式存在了问题。因为我对他说话可能速度太快了,跳跃性太强了。那么现在来说,我重新对它的学习桌做了规划,帮ta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他还是愿意接受和倾听我的意见,并按我说的来进行实践。
生活本就复杂,想要去搞明白一件事情,或者用怎么样的方式来认识一件事情?都会有多个纬度和多个评判标准,随机通达进入到生活课题当中,都有无数的维度可以去进行展开讨论。那么,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首先我得要接受自己的一个思维的框架。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一定需要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例来进行反思的。
就比如关于巴普洛夫的这个实验,我突然能够意识到,晨晨对于外界的刺激,没有办法给予一个好的反馈,没有建立起这样的一个条件反射,就是在于这个刺激不够明确,而且不够固定。就像语文当中的句式,一…就…这个型号只有足够的明确且稳定,那么这样的条件反射才能够建立起来。竟然让我想到自己班级常规为什么混乱的原因,就是在于很多常规的刺激没有建立好。但我觉得刺激物太多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去削弱其他刺激物的干扰。排除干扰也是一个能力,具体展开又是另外一个论述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学习其实就是习惯的建立,我对于陈晨从小到大的习惯都没有建立好,根源还是在于我自己都没有良好的习惯。自我的混乱导致环境的混乱,再导致了全程面对于这个混乱的世界她无所适从,毕竟以他的心智年龄,还没有办法足够的应对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这也造成了他讨厌重复,因为她并没有感觉到重复,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接下来的日子,我将要把“重复”这个课题引入到他的生活当中,让他能够明白重复的重要性以及好习惯带来的益处。
目前,他还处于一年级,距离他的高考还有11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我需要帮他建立的,这是一个习惯,多种习惯形成一种闭环:以天为周期,以周为周期,以月为周期,以年为周期。这样能够保证我们多任务进行的时候有所侧重和重复。
人对于环境护肤品的熟悉是需要一个程度和过程的,即使是一个成年人,比如说我的老公在这个家生活了十几年的时间,他现在依然搞不清楚这个家里面什么物品摆放在哪里。物品的摆放位置只是点,那么物品的摆放规则只是物品之间的关系,所坚固的家居认知地图。突然发现生活真的是很好的教材管理家庭,就是在管理自己的认知管理物品,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分类的依据和物品空间管理的秩序大小,慢慢的都能够渗透到其中,对思维进行一个锻炼。接下来就是需要让宸宸参与到其中,管理他自己的生活和物品。
按照中国目前的现状,有的是人,但缺乏的是人才。我不知道他以后会否成为一个人才,但至少我需要能够让他有独立生存于这个世界的生活技能和本事,这其中,思维方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希望我接下来的日子规划不会出现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