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和父母视频,妈妈突然对我说了一句:“开始敬佩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也要像你学习啦。”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绷不住了,我哭了,终于我费劲一切努力,终于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家人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动力。
我其实特别羡慕能被父母宠着,能被父母肯定的孩子,羡慕那种能常常听到:“你能行,你是最棒的!”的孩子。我似乎从来没有从父母口中听到过肯定,父母对我的教育永远都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要谦虚。” 我小学时常常在跑步比赛中拿第一名,每次兴高采烈地拿着奖状回家,得到的永远是“明天接着跑步,不要自满”;我在初中,成绩基本稳定在年纪前五,也不时会得第一,而父母的反应永远是“你不要自满,那还有其他学校,还有其他城市的优秀学生呢”;而后考上了我省最好的重点高中,但因为不想放弃钢琴,最后高考分数刚过一本线30分,父母的同事们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名牌或985,我报了省外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记得当时挺难过的,我爸妈都很坚持我应该去复读一年。
而我,坚持不复读,我觉得未来是不可知的,我不想再去复读一年,我更想顺着时间的长河,带着命运的挑战往前走。或者说,我没有勇气复读,害怕花了一年时间,还不及当年。我不是带着父母的祝福去上大学的,我自己一个人去了大学。大学里我的专业是新闻,这个专业也不是父母喜欢的,因为他们觉得挺虚的,做记者跑来跑去,似乎不符合他们追求安稳的理念。我却超级向往成为一名记者,去观察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发生的一切。那时大学所在的城市和韩国毗邻而居,有很多韩国企业,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因为自己上的不是一个名牌大学,那么得有一技之长会让我在这个社会更好立足。
我的韩语是自学的,因为那时候的自己每天有很多专业课,还有在新闻机构做实习记者,没有时间去系统地学习韩语。当时厚着脸皮和韩语系的学生去要课表,一有空就跑到韩语系蹭课,自己跟着网上的课程来拉进度。外国语学院的课本来是不让旁听的,我很幸运遇上了两位韩国的交换女教师,她们看到我很用功在学习,破例为我开了后门,让我进去听课,还和其他教授说明情况,让我能去听其他老师的韩语课程。至今我都特别感谢她们。那时候,自己忙得像个陀螺,各种学院的蹭课,实习,还坚持每周末都去旅行,带着相机去看这个世界。
因为爷爷对我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只有走过,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转动的,只有多去看看我国的大好河山,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为了让学习和旅行两不耽误,我每次旅行时都尽量邀约以英文或者韩语为母语的外国女学生或女老师一起,可以边练习语言,也可以给外国人展示中国的文化。就这样,大一大二两年间,我走了37座中国的城市,每次都只去一座城市,去和当地人交流,去看看当地的生活怎样,想象自己在当地生活的话可以做什么,这座城市有哪些发展前景等等。走得越多,越发现不知道的也越多,也更喜欢走出去看看。
大二那年,外国语学院刚好有赴韩国交换生申请的机会,我韩语已经掌握的比较不错,语言是没有问题了。但由于我是其他学院的学生,不符合申请资格,但我真的很想去。记得当时跑去系主任办公室说了这个想法,系主任很支持我,但给了我一个条件,如果所有任课教授都可以同意,征集到全体签名,那就为我开这个先例。我一个一个教授去说服,去讲述了我对未来的规划,很开心的是新闻系的教授都很支持我。他们告诉我新闻本来是一个需要薄而精的学科,多看看世界,其实对于新闻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他们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路线,他们支持我走不一样,不寻常的路线。
当我拿到所有教授签名的时候,我真的特别感动,他们给予我力量,让我走出去。于是大三第一学期,我开始了我的韩国生活。我当时就读于首尔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的新闻系(在韩国叫做言论情报)在韩国排名第九,实力还算可以。我发现很多韩国同学都是一边做兼职,一边上学,学校里的节奏是非常快的,匆匆忙忙的。我突然发现,自己如果不努力,我是没有办法融入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的。在学校里,一边上专业课,一边学习经营系的课程,还每天得去语学院系统地学习韩语,不能吃饭是常事。记得那时候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坚持写日记,把这一天最新鲜的事情记录下来,后来找到了一位愿意做语言交换的学习伙伴,还变成每天都给她发一篇韩语日记,用来提高韩语写作。还每周跑去儿童中心,居民中心做志愿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过得很充实。
交换生两个月后,我得到教授引荐,在韩国的三大报社之一的一家报社实习,当时负责的主要是文化旅游方面的采写,最后发表在中文版的线上杂志上。但因为是实习,也会经常被不同部门叫去打杂,但每当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时真的特别开心。报社的实习,算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职场,自己作为一个外国人,克服语言障碍,克服文化差异,真的挺难的。我常常在楼梯间看到一些社会上公认的成功人士,悄悄在抹着眼泪。当时自己也是初出茅庐,什么也不懂,有过很多失误,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大熟练,但咬牙坚持过来了。如今回头一看都是成长。
一年交换生涯转瞬即逝,我却觉得我不想回去了。因为在这个国际化的城市——首尔,我每一天能接触到很多新事物,每天都在高强度地学习,我喜欢这里的文化,似乎找到了一片合适的土壤。那时已经大三结束了,父母的态度很强硬,他们执意让我回国,让我去准备公务员考试。我真的已经无法想象,做一份从头就看到50年后的生活的工作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第一次没有顺从父母的意愿,我选择了不回去。我和父母的关系,其实应该是颠倒的,我总是逼着自己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他们真的很爱我,我把父母看得高过一切,我觉得只要他们开心,我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所有事情。所以每次只要和父母有任何异议或争执,我一定会在30分钟内服软,因为不想看到父母不开心。他们甚至说,如果我不回去,会断了我所有经济来源,他们一直觉得我一定会服软。而这一次,我第一次这么坚定地觉得,我要为自己而活。我没有服软,也没有打电话回去,而是在想怎么筹学费,怎么靠着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
真的蛮幸运的,第二天回到公司,突然接到了一个中国公司的电话,他们要在我们的平台投放广告,我们组长很重视这件事情。作为组里唯一一个中国人,他让我跟进这个项目,对方公司似乎很急迫,第三天就签约了。我拿到了一笔佣金,这笔钱刚好够我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当看着卡里的数字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我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钱,那时的自己,把所有的一切归结于幸运。当时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我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学费生活费都筹够了,你们不用担心。” 我可以想象父母当时是何等惊讶,他们无法想象我从来不会挣钱的人居然能够cover掉一年的费用。
就这样,又在韩国学习了一年,16年回去国内大学,直接兑换学分,写完论文毕业了。毕业之后,去澳洲旅行了两个月,很感谢在那收获了很多美好,很多不一样,至今那段日子都是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在澳洲旅行期间,一位素未谋面的Facebook突然给我发消息,问我愿不愿意去韩国一家很大的广告公司工作,我当时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当时旅行完重新回来到上海,一下飞机就在机场面试。和代表聊得很投缘,喜欢他们的公司文化和公司理念,当然面试也顺利通过啦。这一切,到现在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直到去年才有机会看到推荐人,我问她为什么愿意把这么好的机会分享给我。她的回答是:“刚好公司需要中国人,而我发现你是一个很有观察力的人,看你分享的东西还蛮开心的。”答案原来就这么简单,无心插柳,生活却给我抛出这么一个大惊喜。
之后在广告公司主要做品牌咨询,策划,每次接到新的品牌都非常开心。在广告公司的那六个月,我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公司的上司前辈对我很好,教会我很多东西。他们都有着硕士,博士的高学历,又很有能力和创造力。让我也想变成和他们一样,富有知识的人,于是边工作,边准备研究生申请。研究生申请并不顺利,申请了首尔大学经营系两次,都被拒了,还挺沮丧的。但在17年9月被梨花女大录取啦,似乎是命运的安排,在这所学校里收获了更多惊喜和精彩。
在韩国,有一句话很流行,就是“梨大的女生,对自己超级狠!” 狠到哪种程度呢?我记得最极端的例子是我的一个同学,她马上要生宝宝了,生宝宝前一个星期还来上课,做发表,把作业做得非常完美,生完孩子5天后,她又出现在课堂上。连教授都觉得,太不忍心了。我之前交换学生时念的也是女子大学,那种强度对我一来韩国的自己已经很强,而现在在这所知名度最高的女校,才发现“第一夫人的摇篮”这个称号不是白来的。在这里,有太多面容姣好,却又是超级拼命的美女,不努力,一秒钟就被淘汰了。
我入学后给自己定制了一套高强度的学习健身计划。运动方面,坚持每天三小时运动,上午游泳一小时,下午一小时高尔夫,晚上跑步或瑜伽一小时。我加入学校文学社,每周定期读文学作品,了解韩国的散文,诗歌,小说,把韩语练得更加熟练;我加入了帆船俱乐部,可以和很多热爱生活的校友每月一次出海;我选择了金融消费者研究室,又是一个新的领域……我把每个假期都充分利用起来,去美国,去英国,去欧洲,会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去交接更多更广的世界。我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开始了做艺术品投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赚钱的渠道。
如今,我研究生还剩下三个月,我在论文,在创业,在找工作,也会偶尔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忙,却越过越明了。当迷茫的时候,大胆去做,试过了,也就明了了。
而我最欣慰的便是看到,我的父母越来越肯定我了,我所有的努力,似乎开始被他们看见了。一点一点改变,一点一点变好,越努力,越幸运!
愿每个女孩,成长的更好,加油!
爱你们的Miss S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