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便知,司马家的儿子们都是夫人张春华管理,而司马懿作为朝堂重臣,事情也比较多,对于儿子们的成长应该还是参与了一些,但主要还是夫人管理。就是他与夫人说过的一句话,师儿像你,昭儿像我。说明他对于儿子们还是比较关注的。他深知两个儿子的品行,师儿坦诚无私,昭儿狡黠多智。成人后,他就把两个儿子带在了身边,亲自调教与看管。在每一次的征战中,司马懿老成持重,沉稳多谋,特别是在与诸葛亮的对弈中,他总是能够猜中诸葛亮的思路,少年司马昭却没有感悟到,有些冒进和沉不住气。
在上方古遭受诸葛亮埋伏后,司马懿上演慈父形象拼死去救护儿子,以至于自己也陷入诸葛亮的火攻之中,父子三人差点命丧上方谷。回营后司马懿要斩司马昭,众将求情,才改为鞭刑200。自己的儿子犯了错,面对三军将士,司马懿不得不斩自己的儿子,但是谁又是真的想杀自己的儿子?谁也不会舍得!一则,司马懿想给儿子一点教训,要他知道违反军令必斩。二则,司马懿也是为了整治三军,要想服众,必须做出杀的决定。他要的就是众将求情,他也算计好了众将必然会求情。而且在言语中也提示给司马师,去救护昭儿,有司马师护着,谁敢立马就斩了司马昭。有了时间,又使眼色给侯吉,让他指使孙礼出去找人说情争取时间,最后在跪了满地的将士们面前,司马懿真心感谢,那救的可是自己的儿子啊!
有了衬托,司马昭是死不了了。但是司马懿还是决定给他一点教训,死罪免了,鞭刑200是必须要打的,否则连司马懿自己也过不了自己的关,一个严父形象豁然产生,在儿子犯了重大错误的时候,必须要给予纠正,不然他不会接受教训,一定要让儿子吃一堑长一智。
人生在世,谁能没有一点错误,只有在敢做敢为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生逢乱世,司马昭必须要经过历练,才能够成长。他既然有了那样的计谋和心机,就有了野心。要想成器,必须要经过千锤百炼。司马懿也是看到了他的才智,要不断的敲打他,提升他的能力,给他发展的空间。也就有了后来越来越成熟的司马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