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429263/568435d9db55e48b.jpg)
诗佛的诗,读来豁然开朗,你也与他一起“坐看云起时”。
读王维的诗常常象读“公案”。
终南别业,终南山,那是修道的地方,业?世俗的功名?业障?烦心事?别,分离,是主动分离还是被动?到了终南山,当然与其他无关,修身养性,过自已“空生妙有”的生活?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颇,偏(不正),非常,相当的。道,此处指佛(智慧之地),大道。
。晚,晚年,南山陲,辋川别墅所在地。直译是直述自己中年以后追求佛家的景界,晚年时把家安在南山陲之处(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之地)问,作者年少时那么大的抱负,在仕途中经历了什么?中岁好道是欣然接受还是看破红尘,不愿受尘世的烦扰而超脱要去南山陲?南山陲到底又是怎样的地方,作者在那里生活又是怎样的景况?起首一句就有那么多的问。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兴致时常常独来独往,快乐的事自得其乐。赏景怡情,随处自如。这是多高的境界?独处,还能自得其乐,随性,随遇而悦,“道”的世界,有多少人能抵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承上所独往的地方,自已一个人行到水的尽头,无路可走,又何妨?坐下来看云卷云舒吧。表面写景,人生何不有时“行不通”达不到自己的理想,遇到阻力(水能载舟也能覆船),何不通透点看云淡清风处(天上的云,多么高远,洁白,辽阔,轻盈飘渺,漂浮不定,变化多端,有形无迹,绵绵不绝,怎样的闲情雅致,才能到达这样的境界?)多么美妙的一幅山水白云舒的画。人到“穷”处看似“无”但心生欢喜。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本来就“兴来”,本来就“行到水穷处“,处处是不期而遇的美景。又偶然遇见“林叟”(山林中的老人),多么悠然自得,放松愉快的谈笑间,世俗的烦恼在这样的山林,溪水,云彩间还有吗?“无还期”不知归期(与林中老人悠闲自在谈笑,忘了回家),没有“归”的意图,沉醉在这美的世界。
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么多看似的偶然,实是作者摆脱尘世“所好道“的淡逸,超然。
不念过往,当下的每一刻即入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