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种心态
三个工人砌墙的故事: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建筑工人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 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第三个工人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你是在砌墙、盖大楼,还是在建设美丽的城市?
第一个人会失望,因为工作很忙,加班是常态。对他而言收入同付出严重不成正比。当他把工作当做负担,把抱怨挂在嘴边,效率必然越发低下,工作所花时间越发长,以此恶性循环……
第二个人基本可以满足现状。书记员的工作流程相对比较固定,只要愿学肯干,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且各个案件案情不同,一方面能增加和巩固法律素养,学以致用,另方面也能了解社会民情(矛盾集中地-法院是能让你见见多识广的地方),适合大部分人。
第三个人是最幸运的。在法院工作可谓难能可贵的经历,这里每一个案例都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足不出单位尽览生活纷争。在这里既能学到很多“术”的技能,从整理卷宗、送达,到制作笔录、记录庭审及调解笔录,有效协助审判员开展各项业务,又可收获想要的“道”的提升,拓展视野、提高人生格局,发现和发挥潜能……
所以请问一问自己,我是在挣钱、工作,还是在追求理想?
二、定位和职业要求
书记员是法官的左膀右臂,其素养对审判效率有极大的影响。
学习工匠精神
一个有效率的书记员,能够有效缩短法官办案的审限。例如二十天内开庭与两个月后开庭的差距,后者让承办人十分被动。
一个细致的书记员,能够让卷宗质量过硬,程序上无瑕疵。例如部分发回重审的案件,是程序不合法,归根结底还是送达等程序方面审查不足。书记员是有责任的,建议上岗前,民诉法应该通读三遍,不懂的地方可以参考司法解释和百度妈妈以及前辈。
书记员经手的材料应是完整的。拿不准的问法官和书记员前辈,尽量不要因为失职导致案件存在瑕疵。
三、日常主要事务
(一)送达
1.及时
收到案件就开始送达,简易程序举证期15天,普通程序举证期30天,期满就可以开庭,法庭冲突的,半天可以排两件(八点半,十点;两点半,三点半)。打电话、邮寄、搜索关键案件、上门,必要时多管齐下。
2.规范
来应诉的,一定留下三张纸(1)送达地址确认书-姓名,住址,电话,收件人,落款签名,写日期-核对一下,字迹清楚,信息准确,以便邮寄。(2)身份证明材料(有条件就复印,没条件就拍照)。(3)送达回证,写上全部送达材料,地址照实,方式或直接,或留置,信息填完整。
3.有温度
怎么把人叫过来,需要人性化有温度的沟通。
4.职业敏感度
比如离婚案件被告同意离婚的,及时安排双方庭前调解,协助法官找到争议所在,化解家庭矛盾。借贷案件将借款经过和还款情况记录在案。
(二)制作笔录
各种笔录都有范例。到庭里第一件事是向前辈学习范例,做到心中有数。各种询问笔录(财产保全,送达,鉴定,现场勘验等),质证笔录(证据交换),调解笔录(双方发表调解意见),庭审笔录(记录整个庭审过程,记下当事人的陈述,适当归纳总结,将无意义的不连贯的表达归纳成完整的句子。学会使用法言法语(没有基础的话就要多读读法条),文字简洁,提取与事实有关的有价值的东西。提高打字速度。
(三)宣判、送达
让每一个案件形成闭环,不管是哪种结案方式,都应确保有始有终。
(四)卷宗装订
把卷宗装订成一本书,封面,目录,内容。封面干净整洁,字迹清晰工整,不缺页,不断页,尺寸大小一致(小的粘,大的折),靠下,靠右对齐,经得起翻阅和40年的存放。
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和顺序的准确性。
小结:
作为一名新手书记员,如果还不知从何入手,不妨以下列原则指导自己:
做一个心态端正的书记员
做一个及时、规范的书记员
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工作者
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