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多居家门前种有泡桐。泡桐树干臃肿,弯曲不直,小枝斜扭挛卷,绳墨不加。
那时做桌椅板凳,要把树伐放后,用绳系河中经多日浮沤,再经烘烤,才能用作材料。泡桐本质疏松,一个人不费力就可将树杆抱起,放入水中沤泡,那真成朽木。因不能承爱重量,常常断折,木匠在做桌椅脚柱靠背,或柜子承受之板时,从不用它作材。它只作柜子的侧板而用。木匠收木,对此从不多加顾昐。
这样没用的桐木,每家每户的门前都载有一棵,因它长的快,两年时,就有大碗口那样粗。
春来之时,枝叶茂盛,喇叭花开,绿白相映,很是好看。待到夏日炎炎,婆娑荫映,蔽日来风,左右邻居,就在树下纳凉闲谈,躺息其下;来往行人,徘徊小憩,徙倚顾步。
到秋日,树汁满溢,蝉鸣不断,小孩就会在竹枝尖上裹上面筋,捻粘知了,或在晚上,抓那刚出蝉衣的幼虫。第二天,在锅中油炒,金黄焦香。
泡桐树,树大内虚,终不成材,匠人不取,斧锯不加。它就随性而长,逍遥随意,枝深叶茂,人在树下,多有趣乐。因此,多有人家种栽。
记得,家门前的侧路旁有两棵。不知那一年,一场大风把它从根拔起,斜倚河边。大哥找了个人,把木头送给他,他才锯砍枝杆,装车拉走。
网友评论